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驻外使馆

驻外使馆

外交官在所驻国的办事机关。大使所驻者,称大使馆;公使所驻者称公使馆,代办所驻者称代办使馆或代办处;均由本国外交部管辖。国际法规定,使馆视为本国领土,不受驻在国统治,并享有不可侵犯、免税等特权。我国于清末始设驻外使馆,清末及北洋政府初期所设均为公使馆,按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十一月二十七日北洋政府公布的《驻外使馆暂行组织章程》的规定,大使馆所属有参事,一、二、三等秘书,随员、主事等官。民国五年(公元1916年)改秘书为参赞,民国十三年(公元1924年)始设驻苏大使馆,是为设驻外大使馆之始,国民党政府时期驻外各级使馆均有设置,内设参事、秘书、随员等官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史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太史中大夫小史下大夫佐官,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官名。北周置,辅助小史处理事务。见“太史中大夫”。

  • 礼制局

    官署名。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置于编类御笔所,掌讨论古今宫室、车服、器用、冠婚、丧祭沿革制度。宣和二年(1120)废。官署名。宋政和二年(公元1112年)置于编类御笔所,属尚书省,掌讨论古今宫室、

  • 牧守

    州郡长官的泛称。州牧和郡太守的合称。详“牧”和“太守”条。《后汉书·周景传》:“景初视事,与太尉杨秉举奏诸奸猾,自将军牧守以下,免者五十余人。”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如陈咸朱博……皆京师世家,以才能少

  • 牧府右长史

    官名。十六国西凉置。《晋书·凉武昭王李玄盛传》: “(李暠以)张条为牧府左长史,令狐溢为右长史。”为州牧府主要僚属,参议军政事务。参见“牧府”。

  • 副军医官

    官名。清末新陆军职官。光绪三十年(1904)定新陆军营制,始置。每标一人,正四品,协参领充,奏补。掌督理本标卫生医药等事。

  • 河防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元至正十一年(公元1351年)置,隶行都水监,秩从五品,掌巡视河道。

  • 尚书金部郎

    即“金部郎”。

  • 护军管理处

    官署名。北洋政府设置,属内务部。按民国四年(公元1915年)公布的《改组护军办法》和《内务部拟订护军执行清廷警察章程》规定,护军管理处管理清代原来的左右翼前锋八旗护军及内务府三旗护军,裁撤原有十营统领

  • 五军断事司

    官署名。初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(1384)于五军都督府各置左、右断事二人,提控案牍一人,并从九品。二十三年升断事正五品,总治五军刑狱。又分设五断事司,各置稽仁、稽义、稽礼、稽智、稽信五人,俱正七品,分理

  • 父台

    对州县长官的敬称。乡绅或文人对州县长官称父台,或父母官。“父台”之“父”,是“父母官”之意;“台”是敬词,用于对对方的称谓,以示对对方的尊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