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陆军总司令部

陆军总司令部

陆军指挥机关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为国防部所属四大军种司令部之一,统管全国陆军。设总司令一人,上将级;副总司令二人,中将级;参谋长一人,中将或少将级;副参谋长一人,少将级;下设各室、署、处。总司令办公室,办理文书事务性业务。设主任一人,少将级;下设参谋、副官、秘书等员。各署为一般参谋业务机构:第一署,掌管陆军军官的人事;第二署,掌管情报业务,兼管战史有关业务;第三署,掌管有关作战指挥业务;第四署,掌管补给筹划及实施诸业务;第五署,掌管陆军各部队的组织、训练等业务;第六署,掌理有关陆军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。各署设署长一人,中将或少将级;副署长一人,少将级。各署根据业务情况,设二至四处不等,处长为少将级;处下设科,科长为上校或中校;各科设参谋三至五人, 为上尉至中校级。下列各处为特别参谋业务机构:新闻处,掌管政治工作;财务处,掌理陆军的财务计划、管理,兼理陆军军事预算;监察处,掌理陆军的纪律与财务的监察; 军法处, 掌理陆军有关军法事宜;总务处,掌理全部事务及管理等业务。各处设处长一人,少将级;副处长一人, 上将级; 处下各设二至三科不等。科长为上校级或同等官,科员为上尉至中校级军官或其同等官。下列各处为专业性机构,其工作与联勤总部相连系。工兵处,掌理陆军中工兵营、连的编制、筹建、器材补充等事宜;通信处,掌理陆军中通信营、连、排的编制、筹建、器材补充等业务;军械处,掌理陆军部队械弹的筹划、调整、补充及各级修械厂、所的管理;经理处,掌理陆军部队粮秣、被服的筹划、补充等事宜;军医处,掌理陆军部队中有关卫生机构的编制、筹建,药品、器材的筹划补充以及对各卫生机构的督促、管理。各处设处长一人,少将级;副处长一人,少将或上校级。处下根据不同情况设三至四科,科长为上校或同等官;参谋或科员各三至五人不等,为上尉至中校级。各处分别辖有仓库、医院或工厂等。又有高参室及副官处、总务处。高参室掌理总司令临时交办业务,设主任,为中将或少将级;下设高级参谋若干人,为中将或少将级(高参室的人员均在编制之外);副官处主管司令部人事、收发及档案等业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田戎

    官名。同“田人”。西周时期散国置。掌藉田。《散氏盘铭》: “散人小子眉,田戎微父。”

  • 上驷院左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上驷院左司副长官。康熙三十三年(1694)上驷院分左、右二司。左司除郎中外,另设员外郎二人。协掌本司查验马驼、饲养滋生事。

  • 距马河戍长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掌距马河宋界东西七百里巡察之事。始置于圣宗太平八年(1028)。设戍长等职。

  • 管理太常寺事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朝太常寺之主管官。雍正元年(1723)设。由大臣内特简。乾隆十四年(1749),始定由礼部满尚书兼领。掌管坛庙祭祀礼仪及遴补本衙门官吏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太常寺并入礼部,遂裁。官名。清

  • 陆军师司令部

    军队指挥机关。北洋政府始置,主官有师长(中将)一人,下设参谋长(上校)一人,参谋(中、少校, 上尉)三人;副官长(中、少校)一人,副官(中,少尉)二人,军法官二人,军需官六人,军医官五人,兽医官三人,

  • 四门馆

    国立学校名。唐朝国子监置,设博士、助教、直讲,掌教七品以上及侯、伯、子、男之子为生者、庶人子为俊士生者,另有典学等属员; 通四经业成,上于尚书省吏部,试登第者,加阶放选。

  • 垦务总局

    农林部直辖机构。国民党政府原于实业部置垦务署,民国二十七年(公元1938年)实业部与建设委员会合并成立经济部后,垦务行政改归经济部。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农林行政从经济部划出,成立农林部后,设

  • 泛阶

    官制用语。指北魏时因战事胜利、新帝即位或立太子等而晋升全部或一部分官员的品阶。

  • 邺奚官督

    官名。西晋置。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泰始五年(269)六月,“邺奚官督郭廙上书陈五事以谏,言甚切直,擢为屯留令。”

  • 减选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铨选之制,选人各有选限,自一选至九选不等,选限满,始许赴铨试。如有劳绩,减其选限数,初前赴铨试,称为减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