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财政学堂

财政学堂

专科学校名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公元1907年)厘订度支部职掌内即确定拟设财政学堂。次年四月拨给原銮仪卫驯象所地基建造校舍。宣统元年(公元1909年)奏准设立财政学堂章程五十条。财政学堂以培养精通财政业务人才为目标。分设中等科、高等科、别科;此外并设有税务专科及银行讲习科,以培养精通税务、银行业务的人才。设监督、教务长、庶务长、斋务长各一人,教员若干人,监学员、文案员、会计员、杂务员、检查员各一人。监督统辖各属员,主持全堂一切事务;教务长秉承监督管理全堂学课,稽核各教员教学及学生学习情况;各教员分各门课程任教,随时与教务长商量教学方法,监学员秉承教务长专管学生入学、退学、考试及讲堂上课等事务;掌书员秉承教务长专管图书、品物标本、收发存储各项事务;庶务长秉承监督管理堂中一应总务事项;文案员秉承庶务长专掌本堂文报公牍;会计员秉承庶务长专掌本堂银钱出纳、预算及决算;杂务员秉承庶务长经理本堂厨役、人役、房屋、器具及文案、会计职掌外一切杂务;斋务长秉承监督专管考察学生品行及住宿一切事务。检查员秉承斋务长检查学生出入、起居、疾病及学堂卫生情况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光禄郎

    官名,即光禄勋属下之郎官。汉武帝改秦官郎中令为光禄勋,掌管宫殿门户。属官有郎、大夫、谒者,郎掌值班守卫宫殿门户,因其属光禄,故称光禄郎。《后汉书·周荣传》:“臣窃见光禄郎周兴,孝友之行,著于闺门,清厉

  • 礼部养廉处

    清礼部内部机构。掌支放养廉银两。本处每年由户部领银五千两,又由山东、安徽、福建三省各解银一千两。除本部一切公用支销外,按季发放给各官,统由户部奏销。本部吏员、工役的饭银,由河南、山西两省每年解银一千两

  • 史馆编修

    官名。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(983)置,掌编修史籍,以别官兼任。

  • 朝官

    官名统称。唐制,自宰相以下在京城为官者皆称京官,其中凡常参者称常参官,未常参者称未常参官。宋制,称常参官为朝官,未常参者为京官。北宋前期,秘书郎以上文臣内殿崇班以上武臣属朝官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

  • 甄用

    保荐人员的审查任用制度。北洋政府时实行此制,依照民国四年(公元1915年)九月三十日公布的《文官甄用令》的规定,凡有下列资格之一者,得由保荐官切实保荐,依法甄用:一、有和简任官或荐任官相当资格,由考试

  • 内主事

    官名。隋文帝开皇十六年(596)内侍省置二十员,以承门阁。以宦官充任。

  • 征讨都督

    官名。东晋及十六国汉皆置。为出征军队的主帅。《晋书·孝武帝纪》: “苻坚帅众渡淮,遣征讨都督谢石、冠军将军谢玄、辅国将军谢谈、西中郎将桓伊等距之。”

  •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

    官名。简称“同平章事”。唐初以尚书令、仆射、中书令、侍中为正宰相,太宗时或以他官加此名义行宰相事,入政事堂议政。贞观八年(634)诏李靖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,始有“平章事”之名。高宗永淳元年(68

  • 太子典作局丞

    东宫属官。北齐太子典作局长官,流外。

  • 典殿

    宫中女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,无定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