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虞衡清吏司

虞衡清吏司

官署名。简称虞衡司。明清工部四司之一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置,设郎中一人,员外郎二人,主事四人。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亦郎中一人,主事二人。掌理采捕山泽鸟兽之肉、皮革、骨角、羽毛等物,并司制造军装、兵械,烧造陶瓷、冶铸器具等事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置。设郎中五人,满洲四人,汉一人; 员外郎六人,宗室一人,满洲之人,蒙长一人,汉一人; 主事四人,满洲三人,汉一人及笔帖式、经承等吏员分理司务。专掌制造各项器物、稽核军装、军火,分辨东珠等次之事。所属有都吏科、军器科、窑冶科、杂科、军器算房、火房等办事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载。


官署名。明清皆置,为工部四司的第二司,掌山泽采捕、陶冶器用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一·工部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工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文博士

    官名。唐玄宗天宝九载(750)置于广文馆,员四人,领国子监习进士业学生。宋初仅存空名,未尝除授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改制,废其空名。

  • 春秋晋国公卿的食禄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 “公食贡,大夫食邑,士食田。”

  • 刑部狱(监)

    监狱名。隋唐时,刑部作为最高司法机构,只有案覆大理寺及诸州奏报案件、管理司法行政事务的职能,而不是一级审判机构,即使与大理寺、御史台官员组成“三司”,推鞫重大案件,受理冤案审诉的情况下,也并不具有独立

  • 散大夫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属散官,无具体职掌。《魏书·屈遵传》: “(拓跋焘)乃赦(南部大夫屈)拔,免为散大夫。”一说即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职员令所载之散员大夫。

  • 礼院

    官署名。即“太常礼院”。

  • 斗食

    秦、汉官府小吏,因俸禄微薄,故名。秩皆百石以下。据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颜师古注引《汉官名秩簿》,斗食月俸十一斛; 一说,斗食者岁俸不满百石,计日而食,一斗二升,故云斗食。1、官员俸禄的等级名。《汉书·

  • 志烈秋霜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于贤良忠直类科目。显庆二年(公元657年)诏举,韩思彦及第。

  • 御椅

    官名。明朝锦衣卫属官。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正六品,职掌不详。

  • 州院

    官署名。宋朝各州皆置,以录事参军主管,与同理院同掌本州刑狱之事。宋代州的审判机构之一,即录事参军的衙门。以录事参军为主官,原先只管民事,后来也兼管刑事。

  • 南作坊

    见“作坊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