翰林图画院
官署名。北宋太宗雍熙元年(984)置,隶翰林院,掌绘画及塑造。设勾当官二人,以内侍充任。其属有待诏、艺学、祗候、学生等。神宗熙宁六年(1073),改隶都大提举诸司库务司。哲宗绍圣二年(1095),改称图画局。
官署名。宋雍熙元年(公元984年)置,亦称翰林图画局,先属内侍省的翰林院,熙宁六年(公元1073年)改属都大提举诸司库务,绍兴二年(公元1132年)改院为局。掌绘画及塑造,设勾当二人,以内侍充任;又有待诏三人,艺学六人。祗候四人,学生等四十人。
官署名。北宋太宗雍熙元年(984)置,隶翰林院,掌绘画及塑造。设勾当官二人,以内侍充任。其属有待诏、艺学、祗候、学生等。神宗熙宁六年(1073),改隶都大提举诸司库务司。哲宗绍圣二年(1095),改称图画局。
官署名。宋雍熙元年(公元984年)置,亦称翰林图画局,先属内侍省的翰林院,熙宁六年(公元1073年)改属都大提举诸司库务,绍兴二年(公元1132年)改院为局。掌绘画及塑造,设勾当二人,以内侍充任;又有待诏三人,艺学六人。祗候四人,学生等四十人。
清朝吏部记载内外官员职秩之簿册。凡大小官员之品级,等次以及加级、记录等项皆须登录于册,以备官员升调,转补时查考之用。
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所设专门委员会之一。见“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”。
州门下吏名。北魏置,见“记室从事”。
宋朝三舍考选法或三舍选察升补法简称。神宗熙宁四年(1071),定太学生三舍法,分上舍、内舍、外舍三等。初入学者为外舍,人数不限,春、秋各考一次。外舍选升内舍,限二百人。内舍选升上舍,限百人。上舍生学业
选举制度。唐朝一种打破格限选拔人才的铨选办法。《唐会要》卷五四《中书省》: 大和五年(831)中书门下奏,“设博学宏词、书判拔萃、三礼、三传、三史等科目以待之”宋朝简称宏博科。参见“词科”。科举制科之
官名。两晋以来尚书省置都令史八人,协助尚书左、右丞管理都省事务,监督诸曹尚书,参与政要,权任虽重,用人常轻。南朝梁始重其选,置殿中、吏部、金部、左民、中兵五都令史,武帝天监九年(510)诏令选用有才干
官名。晋置,掌漏刻之官。《初学记·晋起居注》:“孝武太元十二年,有司奏储宫初建,未有漏刻,参详永安宫铜漏刻,置漏刻史。”唐王维《春日直门下省早朝》:“玉漏随铜史,天书拜夕郎。”
官库名。南宋各屯驻大军皆置,如鄂州大军库、江陵府大军库,掌储钱为备边之费。
唐代节度使、诸军使副使等的侍从人员。《旧唐书·职官志二》:“凡诸军镇使、副使以下,皆有傔人、别奏以从之。”明方以智《通雅》十二《官制》说:“傔人,悴也。”
官名。西汉置,属将作大匠,为石库令副贰。官名,为石库的副长官,佐令行施职事。参看“石库令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