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指系在印柄上的丝带。依官爵品阶的高下,而用不同颜色的丝带作为标志。汉朝制度,皇帝、皇后用黄赤绶,黄、赤、缥、绿、绀五采(一说为黄、赤、缥、绀四采)、太子、诸王用纁朱绶,赤、黄、缥、绀四采; 相国用绿綟绶,绿、紫、绀三采; 公侯、将军用紫绶; 比二千石以上用青绶; 千石、六百石用黑绶(后亦作墨绶); 四百石至二百石用黄绶。以后历朝皆沿用,但具体官职所用印绶有所改易,至唐朝罢。


印柄上的丝带,职位高低不同,印带的色采也不一样。如汉朝,皇帝用五采黄绶;皇后用五采赤绶;太子诸王用四采纁(xūn浅红色)朱绶;三公、将军、丞相、太尉等用紫绶;比二千石以上用青绶;千石至六百石用墨(黑)绶;四百石至二百石用黄绶。后世多沿其制,但具体官职所用印绶有改变,至唐朝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督捕右理事官

    官名。清初督捕衙门之职官。顺治十一年(1654)设,满州、汉军各一人,后改满、汉各一人。掌督捕逃人事。康熙二年(1663)改隶兵部。三十八年,以督捕衙门并入刑部,遂裁。

  • 保和郎

    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医官阶官名,改西绫锦副使置。五年,改名保痊郎。宣和元年(1119),又改平和郎。从七品。医官阶官名。宋政和二年(公元1112年)改西绫锦副使为保和郎,作为医官阶官

  • 门缺

    清朝官缺之一。即指守卫京师内外城门额设之职官。

  • 试监察御史

    简称“试御史”。明朝任官制度中的一种试职。入都察院为监察御史的官员,先以试职的身分在院工作一年,以熟悉政务,并听本院考察其品行才识,堪用者乃实授,故名。

  • 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长官。见“黄河水利委员会”。

  • 强行削除官吏禄阶或没收其家财。

  • 稽勋委员会

    国民党政府总统府的特设机构。原隶国民政府,根据民国三十六年七月十七日公布的《国民政府稽勋委员会组织条例》规定,掌理勋绩的审核事项。置委员十一至十五人,由国民政府遴聘,以内政部部长、外交部部长、铨叙部部

  • 四院

    指唐代太常寺所属四院:1、天府院,藏符瑞和征伐他国所获宝物;2、御衣院,藏天子祭服;3、乐县院,藏六乐之器;4、神厨院,藏御廪及储器等。见《旧唐书·百官三·太常寺》。

  • 笔砚局直长

    官名。金置,见“笔砚局”。

  • 刑民科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各省提法使司所属机构。掌各级审判厅的设废、辖区变更,稽核检察事务,以及各类案件的统计上报事宜。置科长一人,一等科员 一人,二等科员一至四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