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杂号将军

杂号将军

地位较低、置废无常、无固定职掌的诸名号将军的泛称。汉朝除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、卫将军及前、后、左、右将军等重号将军外,皆为杂号将军。魏、晋以后将军名号骤增,除上述将军外,领军、护军、四征、四镇、四安、四平、中、镇、抚三号及征虏、伏波等将军亦列为重号将军,唯宣威将军以下至偏、裨将军仍称杂号将军。


(1)在汉代指中朝近卫将军(大将军,骠骑、车骑、卫、前、后左、右将军)之外的列将军,多为掌征伐而设。(2)晋与南朝时将军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:一类是实际领兵的将军,多为禁卫军中的将领,一类是具有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,其中作为优礼大臣的称为重号将军;名位低于重号将军,但亦可开府置僚属,使车服仪仗增尊的称为小号将军;此外的便是杂号将军。北朝的情形类似,如《隋书·百官志》所记北齐戎号自正二品至从九品,均用以褒赏勋庸,与实际的军事无涉。此类具有加官和散官性质的将军,至隋唐遂厘定为武散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包衣牛录章京

    满语官名。武职。汉译为“包衣佐领”。

  • 左库曹

    官署名。御史台属曹之一,南朝宋太祖元嘉(424—453)中改内左库曹置。设侍御史。掌厩牧、牛、马、市租。

  • 都牧令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掌牲畜的牧养事务,属都牧尚书。《魏书·高湖传》: “(高道)拜都牧令。迁镇南将军、相州刺史。”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改制罢。

  • 治狱平

    汉朝举荐科目。被举荐任用者,掌纠正审判之弊端错案。《汉书·平帝纪》:“(元始二年)冬,中二千石举治狱平,岁一人。”注:“李奇曰:吏治狱平端也。”

  • 大坝等马房提督太监

    宦官职名。明置,为司礼监外差,员额正副各一人,掌马房之事。外衙门之官,间亦任之。

  • 提点军器所

    官名。南宋置。全称为提点制造御前军器所。以内侍都知押班或主管步军司公事充任,为军器所长官。

  • 总禁卫事

    官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。禁卫局长官。详“禁卫局”。

  • 典牧都尉

    官名。西晋置,掌管马、牛的牧养。分设左、右、中,六品。北魏沿置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从五品中,二十三年职员令未载。官名。晋朝有左、右、中典牧都尉,掌管牧畜方面的事物,属太仆。魏置典牧都尉,

  • 举状

    官府文书名。即宋朝举主为被推荐人所撰荐举书。又称举削、奏削、荐削、荐牍。内容视推荐目的,如改官、荫补、应举等而有所不同。参见“职令状”、“京削”。

  • 小将军

    官名。辽朝置。多设于北面衙署中,一般为军职,在将军之下,实为吏员。辽北面官中设小将军非常广泛,从中央各机构到各属国官衙,多有此职。武官名。辽置。(1) 北面军官。隶于大将军府者,地位在大将军、上将军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