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木兰围场

木兰围场

建于康熙二十年(公元1681年)四月,乾隆十四年(公元1749年)隶属于理藩院。嘉庆七年(公元1802年)改隶热河都统。木兰围场位于承德以北一百十七公里,在蒙古部落中,周围一千四百余里。场内根据地形变化和禽兽的分布,划分为六十七个小型围场。在整个围场四周各个隘口,筑木栅和柳条边为界,并设四十座巡逻的卡伦,严禁蒙、汉各族人民入内。满语谓哨鹿为木兰,因以得名。乾隆十八年(公元1753年)定设围场总管一人,三品;左、右翼长各一人,正四品,章京八人,五品;骁骑校八人,六品,每旗一人;满、蒙兵丁八百人,掌围场守卫。行围一般在农历每年八月,围期二十天。行围期间,宗人府、内阁及六部派官员组成“行在”,协助皇帝办理行围期间全国军政事务。每次行围,蒙古各部落的上层人物、青海、蒙古、喀尔喀蒙古四部、内蒙六盟四十九旗的王公贵族及察哈尔八旗的蒙古官兵都参加。内蒙的喀喇沁、科尔沁、翁牛特、巴林、克什克腾、敖汉等旗还派出大量骑兵、向导、随围枪手、打鹿枪手、长枪手等协同行围。行围结束时,在张三营举行庆功、告别宴会,先由内蒙的卓索图、昭乌达二盟盟长宴请皇帝和大臣们,然后由皇帝宴赏参加行围的蒙古及各族王公大臣。通过这些活动,加强皇帝与各族上层人物的联系,以收其巩固统治之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部长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尚书省北部曹属官,一说为次官,与下大夫不并置。《魏书·陆俟传》:“(陆叡)为北征都督,拜北部长,转尚书。”孝文帝太和 (477—499) 改制时废。

  • 御仗五职

    即御仗都将、御仗别将、御仗统军、御仗军主、御仗幢主的合称。北齐置,属左、右卫府,由御仗正、副都督统领。负责舆驾出入仗卫。从八品。武官名。北齐置御仗都将、御仗别将、御仗统军、御仗军主、御仗幢主,合称御仗

  • 引进使

    官名。五代始置,掌臣僚藩属进奉礼物之事。宋朝属横班诸司使。太祖乾德二年(964)令视左庶子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定为同六品官,遂成为武臣迁转之阶,无职掌。神宗元丰五年(1082)改官制,改为职事官,

  • 武骑侍郎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于栗石传》:“太和(477—499)中,(于忠)授武骑侍郎,因赐名登。转太子翊军校尉。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四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北周置为散官,三命。(1)为侍从

  • 胄曹参军

    官名。即胄曹参军事。

  • 左右前侍中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,为天官府左右宫伯中大夫的属官,正二命。其职掌据《隋书·礼仪志》所载为“掌御寝南门之左右。并银甲,左执狮子环,右执象环长刀。”

  • 立法院秘书长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见“立法院秘书处”。

  • 七校

    七校尉统称。西汉武帝置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有中垒、屯骑、步兵、越骑、长水、胡骑、射声、虎贲等凡八校尉,因胡骑不常置,故言七。或以为中垒原属北军,非武帝初置,不在七校之列。七校为七校尉的简称。汉武帝初

  • 长安游徼

    吏员名。汉置,属长安令,见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,秩二百石,掌徼巡盗贼之事。

  • 燕京转运使司

    见“南京转运使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