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提举国史

提举国史

官名。北宋前期,以宰相监修国史,其再次任职者则改称提举国史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,罢监修国史,以尚书左仆射提举修国史,左仆射阙,即差右仆射。南宋初因之。孝宗乾道元年(1165),命参知政事兼权。宁宗开禧三年(1207),以签书枢密院事兼。


官名。宋承唐制以宰相兼领修史之事,常以左相兼监修国史,右相兼提举国史。南宋时则左右相及执政均有提举国史的:绍兴三年(公元1133年)重修神宗、哲宗《实录》,以左仆射吕颐浩提举国史;乾道元年(公元1165年)以参政虞允文权提举国史;四年(公元1168年)以右仆射蒋芾提举《四朝国史》。隆兴元年(公元1163年)右相汤思退提举国史,因避其父名讳,改称提领国史。但这是临时改易,由他人任此职时仍称提举国史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皇后祗应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。属著帐郎君院,掌皇后帐侍应之事。由著帐户充其杂役。皇后祗应机构。辽置,见“著帐郎君院”。

  • 横行副使

    见“横班”。宋初武臣本官阶。见“横行”。

  • 团结兵

    唐代一种介于府兵与募兵之间的兵。始置年代不详,武则天时开始广泛设置于山东近边诸州与河南河北地区。开元八年(公元720年)又扩展到关内道,由朝廷于两京及诸州拣取,其制如《唐六典·尚书兵部》“兵部尚书”条

  • 鹰军详稳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统领鹰军。以鹰名军,取其迅捷之意。设详稳等职。

  • 太子骑官备身统军

    参见“太子骑官备身五职”。

  • 散馆

    官制用语。明清指翰林院庶吉士肄业期满后,不留翰林院而正式任官吏之称。参见“庶吉士”。清制,翰林院庶吉士肄业三年期满,通过甄别考试,谓之散馆。考试场地初在体仁阁,后在保和殿。乾隆元年(公元1736年)以

  • 左右旅贲率上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之属有旅贲氏中士二人,下士十六人,掌执戈盾,夹王车,以司守卫。北周依其制置左右旅贲率上士,正三命,属夏官府左右武伯中大夫。《隋书·礼仪志》载其职掌为“掌旅贲之士。其队器服皆青,以朱为

  • 右士尚书

    官名。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(453) 置。为尚书省右士曹长官。后罢。

  • 廷尉奏曹掾

    官名。汉代廷尉的掾属之一,掌廷尉奏事。《汉书·路温舒传》:“廷尉光以温舒署奏曹掾。”

  • 右前侍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置,详见“前侍中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