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尉大夫府
官署名,参看“扶尉”条。
官署名,参看“扶尉”条。
宋朝贡举考试名。简称“类试”。南宋高宗建炎元年(1127),因战乱举人难赴省试,遂命各路提刑司选官于转运司所在州府举行类省试,每十四人取一。绍兴五年(1135),恢复省试,唯四川仍行类试。七年,由宣抚
见“都统制”。
官署名。设于元世祖至元六年(1269),秩从三品,隶工部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各一员。下设绣局,掌绣造诸王百官缎匹; 纹锦总院,掌织诸王百官缎匹; 涿州罗局,掌织造纱罗缎匹; 尚方库,掌出纳丝金颜料
官名。宋朝太宗太平兴国元年(976)置,后用为武臣阶官,属西班诸司使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定为同六品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改正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 重定武臣官名,改武德大夫。
官名。清朝内务府都虞司之职官。额设五人。佐郎中理司事。
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道观为玄坛,置监为主官,掌玄坛事。
官署名。明朝南京工部所属机构,设大使一人,掌竹木抽分征纳诸事。
1、小官、最小的官。2、官吏的谦称。
满语官名。武职。即“噶布什贤噶喇依昂邦”。汉译为“前锋统领”。
官名。① 唐朝十二卫所领翊卫府次官之一,各置一员,正五品上。② 唐朝太子左右卫率府所领翊府次官之一,各置一员,正五品下,高宗永徽三年(652)改为右翊军郎,显庆元年(656)复名右郎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