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化执戟长上
官名。唐德宗贞元十一年(795) 增置,为正九品下武散官,专授归唐将领,隶诸卫。
武散官名。唐置,专授给少数民族首领,秩正九品下。
官名。唐德宗贞元十一年(795) 增置,为正九品下武散官,专授归唐将领,隶诸卫。
武散官名。唐置,专授给少数民族首领,秩正九品下。
官署名。即太子左内率府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置,咸亨元年(670) 复名右内率府。
官名。将军名号。东汉末及三国魏置,两晋、南朝宋省置无常,八品 (一说三国魏为五品)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五班,陈改为拟八品、比秩六百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
官名。(1)北洋政府时期山西省设置,由省委任,直属县知事,为有给职。主要掌理县署委办事件,督饬村长办理行政事务。(2)国民党政府设置,一为县以下的区署的主官,辅佐县长总理全区政务。参见“区署”。二为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卉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籍工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官署名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定都北京,将鸿胪寺官属移往北京,原在南京的鸿胪寺官属仍存,加“南京”字,称南京鸿胪寺。设卿一人,主簿一人,司仪、司宾二署各署丞一人,鸣赞四人,序班九人,品秩各与北京鸿胪
科举制科之一。宋代设置,属于吏治类科目,于真宗、仁宗时诏举之。
见“入内内侍省”。
见“十猛将军”。
官名。南宋置,为四辖之一。孝宗隆兴二年 (1164),令选通判、知县资序人充任。外补则为郡守,内迁则为寺、监丞簿,或直接升任杂监司。
官名。明朝于诸王府典仪所分置,一人,正九品,掌陈仪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