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史令丞

太史令丞

官名。史在古代本为记事记言之官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有太史,则掌天象、历法。汉代太常的属官有太史令及丞。汉初的太史令兼有修史之责。东汉时秩六百石,掌记天时、星历、良日、时节、禁忌、瑞应、灾异诸事,有丞一人。又明堂及灵台各置丞一人,明堂为举行礼典之所,灵台掌侯日月星象,皆属太史令职掌的范围。《汉官》记其属官有太史待诏三十七人。三国魏蜀吴均沿置太史令;魏吴又有太史丞,蜀无考;魏并有灵台丞。南朝宋齐梁陈及北魏均置太史令、丞。《史通》说:“自古太史之职虽以著述为宗,而兼掌历象、日月、阴阳、度数。司马迁既殁,后续《史记》者褚先生、刘向、冯商、扬雄之徒并以别职来知史务。于是太史之署非复记言之司,故张衡、单飏、王立、高堂隆等,其当官见称唯知占候而已。”东汉以后,太史令丞实为掌天文历象之官。后世掌天文历法的官署,如北齐的太史署,隋唐宋的秘书省太史局或太史监,辽的司天监,都以太史令、丞为正副长官。元的太史院也一度以太史令为其长官。后罢,以院使为长官。唐宋的司天台监、司天监,金的司天台提点,元的司天监提点,明清的钦天监监正,其职掌均与太史令同。修史之职,后世先归著作局,后归史馆。宋代的史馆始置编修、检讨,而明清的翰林院亦置编修、检讨,于是习惯上也称翰林官为太史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复工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司士中大夫复工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行破贼都尉

    官名,东汉末年孙权置,掌领兵征伐或镇守。行:代行某某职事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凌统传》:“(孙权)拜统别部司马,行破贼都尉。”

  • 左祗候郎君拽刺

    官名。辽朝置,为北面官。著帐郎君院官员。属左祗候郎君班详稳司。掌宫帐禁卫、随行扈从。

  • 左右射声率

    武官名。北周置,正职为上士,副职为倅长中士。参见“六率”。

  • 尚茶正、尚茶副

    官名。清置,见“御茶膳房”。

  • 副封

    汉朝臣民向皇帝呈递奏疏的副本。汉制,凡上书者皆为二封,署其一曰副。领尚书者先发副封,所言不善,屏去不奏。宣帝时为削夺霍氏权势,采纳御史大夫魏相建议,去副封以防壅敝。

  • 鄂尔布

    见“敖尔布”。

  • 京师高等审判厅看守所所长

    官名。清末京师高审厅属官。宣统三年 (1911) 置。一人,正六品,奏补。掌理看守所关押人犯事宜。

  • 青册

    文书名。清朝之平行文,乃黄册 (详“黄册”①)之副本。清制,臣工在将黄册随同题本呈进御览之同时,亦抄出副本,咨送有关衙门,以备查考。因以青色为封皮,故名。以示与黄册相区别。亦作“清册”。

  • 屯骑尉

    官名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 置为从六品散官,番直出使监检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罢。武散官名。隋开皇中置,秩正六品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