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谋官
见“参谋”。
(1)宋代军事幕职名。亦称参谋军事,为宣抚使、宣抚处置使、招讨使、制置大使、制置使、经略安抚使、总管、钤辖、招抚等使的高级军事幕职,掌参预军事谋划。(2)清末军职名。设于新军,掌协赞号令,参画机宜。军一级有总参谋官。由协都统充任;一等参谋官,由正参领充任;二等参谋官,由协参领充任。镇一级有正参谋官,由正参领充任;又有二、三等参谋官。
见“参谋”。
(1)宋代军事幕职名。亦称参谋军事,为宣抚使、宣抚处置使、招讨使、制置大使、制置使、经略安抚使、总管、钤辖、招抚等使的高级军事幕职,掌参预军事谋划。(2)清末军职名。设于新军,掌协赞号令,参画机宜。军一级有总参谋官。由协都统充任;一等参谋官,由正参领充任;二等参谋官,由协参领充任。镇一级有正参谋官,由正参领充任;又有二、三等参谋官。
爵名。参见“开国伯”。爵位品。南朝梁始置,与开国郡伯同为四品。陈制同梁。北魏开国县伯秩三品。北齐亦置,秩与散县侯同为三品。唐制开国县伯秩正四品上,食邑七百户。
即“延昌宫”。
官名。汉朝边防官员。又称塞尉、障塞尉,为障候之副贰。据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,边县有障塞尉,警备羌人犯塞。秩二百石。与障候同辖诸部候长。障候不在,常试守其职。属吏有尉丞、士吏、尉从史、尉史等。障候下行文书
官名。辽置,为总典群牧使司的长官,见“总典群牧使司”。
官名。清末外务部之长官。宣统三年(1911),改外务部尚书设。从一品,特简。掌主交涉,昭布信德,保护侨人佣客,以慎邦交。民国改称外交部总长。
武官名。明洪武三十五年(公元1402年) 以燕山中护卫改为羽林前卫,掌守卫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。以指挥使为主官,下辖千户所。
吏名。南朝梁郡、县置。员数视郡、县等级而定。
见“登闻鼓院”。官名。辽置,见“登闻鼓院”。
官署名。辽朝置,南面官。统领归圣军右厢兵马。
官名。三国魏置,职掌不详。见《宋书·礼一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