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十道

十道

监察区名。唐贞观初因山河之便,分全国为十个监察区,称为十道。(1) 关内道,东距河,西抵垅坂,南据终南,北边沙漠,相当今陕西省中部、北部及甘肃省东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。(2) 河南道,东尽海,西距函谷,南濒淮,北薄于河,相当今河南、山东两省的大部及江苏、安徽两省的北部。(3) 河东道,东距常山,西据河,南抵首阳、太行,北边匈奴故塞,相当今山西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西南境。(4) 河北道,东并海,南迫于河,西距太行、常山,北通榆关、蓟门,相当今河北省兼及山东、河南、辽宁三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境。(5) 陇右道,东接秦州,西踰流沙,南连蜀及吐番,北界沙漠,相当今甘肃、新疆省的大部,兼及青海省西宁一带。(6) 山南道,东接荆楚,西抵陇、蜀,南控大江,北距商华二山,相当今陕西省南部、湖北省西部、四川省东部兼及河南、湖南两省境。(7) 淮南道,东临海,西抵汉,南距江,北及淮,相当今淮河以南,长江以北,东至海,西至湖北应山、汉阳一带。(8) 江南道、东临海,西抵蜀,南极岭,北带江,相当今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等省及江苏、安徽的长江以南,湖北、四川江南的一部分和贵州省东北部地区。(9) 剑南道,东连牂牁,西界吐番,南接群蛮,北通剑阁,相当今四川省西半部兼及云南北部。(10) 岭南道,东南际海,西极群蛮,北据五岭,相当今广东、广西两省兼及越南民主共和国境。开元中增置为“十五道”,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礼院修撰

    官名。唐置,属太常寺的礼院,掌修撰礼仪。

  • 京师习艺所

    官署名。清光绪三十一年 (1905)设,属工巡总局。三十二年,改隶巡警部,旋归民政部直辖。收轻罪犯人,令习工艺,使之改过自新; 又酌收贫民,教以谋生之技。设正四品监督一人,管理所务。清末京师地区的劳教

  • 鞍辔库使

    官名。五代始置。北宋初,属东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定为同六品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改正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阶官,废。官名。唐代后

  • 詹事府司直

    官名。即詹事司直。

  • 辟雍司业

    见“辟雍”。学官名。见“辟雍(2)”。

  • 国子监档子房

    清代国子监内部机构。掌办理满文奏折及往来文书,不设专职人员,由国子监堂官选派满、蒙助教及笔帖式数人管理。

  • 天官

    ①官署名。(1) 西魏、北周天官府简称。(2) 吏部别称。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(684) 至中宗神龙元年 (705) 吏部改名。后代即沿称吏部或其首长。(3) 太平天国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以天、

  • 都维那

    ① 官名。北魏置,佐沙门统掌管全国佛教事务。北齐昭玄寺设三人,佐大统、统管理全国佛教事务。位在各寺寺主之上。北魏时僧令即自嵩高闲居寺主迁都维那,再迁沙门大统。见赵万里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》图版二八八《

  • 工科右给事中

    官名。参见“工科左给事中”。

  • 三部勾院判官

    官名。见“三司勾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