副都指挥使
官名。五代及宋时设为统兵官都指挥使之副。
官名。五代及宋时设为统兵官都指挥使之副。
专职道员名。清初在浙江、江苏设海防道,管理海防事务。后废,以沿海巡道兼管其事。
“大行台郎中”的省称。
官署名。明太祖吴元年 (元至正二十七年,1367) 置内史监,掌宫内之事,为宦官衙门。后改置内使监、御用监。内使监设令一人,正三品,丞二人,从三品,奉御,正六品,典簿,正七品。洪武二年 (1369)
官署名。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,五卫之一。秩正三品。掌汉军万户。置营于白雁口(今河北信安北),衙司在大都丽正门内。设职与下属机构同左、右卫亲军都指挥使司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初为夏官府吏部中大夫属官,后改为司勋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司勋上士”。
见“斋郎”。
官名。北魏置,六品上,为中军将军的属官。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
爵位名。为太平天国后期设置的六爵之一,简称为安。见“六爵”。
官名。即“验封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隋代郡功曹名目之一。见“州迎西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