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管诸司
官名。南宋国史院、日历所、会要所置,以本署官兼任,掌本署修史之事务。
官名。南宋国史院、日历所、会要所置,以本署官兼任,掌本署修史之事务。
见“保正”。
外出求官;做官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长卿久宦游不遂。”
官署名。北宋卫尉寺置,掌收储兵器。官库名。见“内弓箭库”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朝上及军中职官。见 “朝上典官”、“军中典官”。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掌采买物料,分设朝中与军中,朝中的为天朝典官,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;军中的为各军典官,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监军。
司封郎中、员外郎通称。
官名。隋朝诸郡、县属官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置东殿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尚书,属东王府。每部十二人,以数字编衔,自吏部一尚书至工部十二尚书,共七十二人,其官阶职同检点。参见“六部尚书”。
官署所在地名。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(1384)建刑部、都察院、大理寺、审刑司、五军断事官等司法部门官署于太平门外,名其所曰贯城。
官名。参见“左副管”。
官名。明朝刑部所属宪部之副。洪武二十二年(1389)改刑部总部为宪部,原总部员外郎遂改宪部员外郎,二人,从五品。二十三年,改刑部四属部为十二部,罢宪部,改置十二部员外郎各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