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泉岭
在今广东丰顺县南蓝田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 “飞泉岭”条引《广东通志》:“岭在揭阳山西。壁立万仞,周数十里,层峦叠,人迹罕至,有泉飞空而下,如瀑布。因名。”
在今广东丰顺县南蓝田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 “飞泉岭”条引《广东通志》:“岭在揭阳山西。壁立万仞,周数十里,层峦叠,人迹罕至,有泉飞空而下,如瀑布。因名。”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荔浦县 (今广西荔浦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蒙山、荔浦等县地。贞观十二年 (638) 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荔浦县(今广西荔浦县西荔水北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
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会川卫: “南有塔甲渡巡检司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4会川卫“松坪关” 条下: “ (黎溪) 驿东去七墩堡十五里,又八十里为塔甲渡巡司,又四十里为松坪关。”
唐室韦部落之一。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境。《新唐书· 室韦传》:“自 (俱伦) 泊而东有移塞没部。” 俱伦泊即今呼伦湖。
①在今河北省中部, 自博野经肃宁、任丘、雄县,至霸州市东南与永定河相汇入于海。《元史·河渠志一》 “河间河”条:泰定三年(1326)都水监言,“古陈玉带河, 自军司口浚治,至雄州归信县界,以导淀泺积潦
一作朱厓郡。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置,治所在瞫都县 (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十里)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 注: “应劭曰: ‘二郡 (指珠厓、儋耳) 在大海中崖岸之边,出真珠,故曰珠厓。”辖境相当今海南
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十五里三教寺后。《清一统志·石柱厅》: 秦良玉墓 “在厅东十五里回龙山”。秦良玉 (1574或1584—1648),明四川忠州 (今忠县) 人。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。马死,代领
明洪武二年 (1369) 降单州置,属济宁府。治所在今山东单县南一里。十八年 (1385) 改属兖州府。嘉靖二年 (1523) 以河患徙今治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 改属曹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。
即呼奴山。在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北二十五里。《水经·沽水注》: “沽水西南流经狐奴山西,又南经狐奴县故城西。渔阳太守张堪于县开稻田,教民种植,百姓得以殷富。” 即此。
明万历三年 (1575) 改钧州置,属开封府。治所即今河南禹州市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禹州、新密二市地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改属许州府,辖境仅有今河南禹州市。乾隆六年 (1741) 属开封府。191
蒙古太宗七年 (1235) 改林州置,属彰德路。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。宪宗二年 (1252) 复为林州。至元二年 (1265) 复改林县,未几复为林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为林县,属彰德府。民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