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钓鱼岛

钓鱼岛

在今台湾省东北海中,是台湾的附属岛屿。明永乐年间成书的 《顺风相送》 称为钓鱼屿,曰: “北风东涌开洋,用甲卯取彭家山,用甲卯及乙卯取钓鱼屿。” 嘉靖间陈侃 《使琉球录》 载,钓鱼屿在明朝海防范围之内,曰: “过平家山、钓鱼屿,过黄尾屿,过赤尾屿。目不暇接,一昼夜兼三日之程……十一日夕,见古米山,乃属琉球者。” 嘉靖间郑舜功所著 《日本一鉴·桴海图经·万里长歌》 中,在 “或自梅花东山麓,鸡笼上开钓鱼目” 两句后,有注曰: “钓鱼屿,小东 (即台湾本岛) 小屿也。” 也明白无误地指出,钓鱼屿是台湾的附属岛屿。清康熙间,黄叔璥奉旨巡视台湾,在他写的 《台海使槎录》中,也记载着: “山 (即指台湾) 后大洋北,有山名钓鱼台,可泊大舟十余。” 钓鱼岛为俗称,系由钓鱼岛、黄尾屿、赤尾屿、南小岛、北小岛等组成,称为钓鱼列岛 为东海上一个渔场,台湾、福建一带人民多在此捕鱼。


又称钓鱼屿(《郑开阳杂著》)、钓鱼台(《指南正法》、《琉球国志略》)。在台湾省本岛东北约180千米,包括钓鱼岛、黄尾屿、赤尾屿、南小岛、北小岛等。面积5平方千米,为台湾省的附属岛屿。主要由火成岩构成。据明嘉靖年间陈侃著《使琉球录》载:钓鱼岛在明代海域之内。与日本琉球群岛间隔有 2000 米以上的深海沟。向为中国东海上的一个渔场。岛上盛产山茶、棕榈、仙人掌、海芙蓉及珍贵药材。台湾、福建一带百姓常在此捕鱼、采药。周围一带海底蕴藏有石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威楚路

    蒙古宪宗六年 (1256) 置威楚万户,元至元八年 (1271) 改威楚路,属云南行省。后置威州(即今云南楚雄市) 为路治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及南涧、景东、镇沅、景谷等县地。至元二十一年

  • 三角湖

   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清河县:“三角湖在县西北八里。四围高阜,水潴其中,雨潦涨溢,则注于大清河。”

  • 朗卜切喀巴普山

    亦作狼千喀巴布山或朗沁喀巴布冈里。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看龙山。为冈底斯山南干所始。狼楚河发源于此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3: “唐古忒 (藏) 语: 朗 卜切,象也。山形似象,口有泉流出,故名

  • 楚邑名。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北二十五里。《左传》: 昭公四年 (前538) 冬,“吴伐楚,入棘、栎、麻”。杜注: “棘、栎、麻,皆楚东鄙邑。”

  • 库楞湖

   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呼伦湖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:库楞湖“在呼伦布雨尔西北界。古名俱轮泊,明时为阔滦海子。自西北境外垦特山南发源,东流为胪朐河,今曰克鲁伦河, 流经千余里至此,及西界布雨尔湖流出之乌

  • 康安道

    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 置,属川滇边务大臣。治所在巴安府 (今四川巴塘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大渡河以西,雅砻江中游,至金沙江,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南部地区。1913年改为边东道。

  • 平村营

    在今广东德庆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德庆州:平村营“在州西八十里。近大江。地名上峒。其相近为大塘营”。

  • 五华县

    1914年改长乐县置,属广东潮循道。治所在今广东五华县西北华城镇。以县北五华山为名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52年迁治水寨镇(今五华县)。在广东省东部、梅州市西南,梅江上游。属梅州市。面积 3220

  • 积石军

    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陇右节度使。驻地在今青海贵德县西十里。后陷于吐蕃。北宋复置,辖境相当今青海贵德县及尖扎、贵南、同仁、共和等县部分地。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升为积石州。本静边镇,唐

  • 屯昌镇

    清雍正三年(1725)置,即今海南省屯昌县治。1948年于此置新民县。1952年改名屯昌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