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辽泽

辽泽

指今辽宁辽河下游河网低洼地区。《新唐书·太宗纪》:贞观十九年(645),“次辽泽,瘗隋人战亡者”。即此。隋、唐征高丽路皆由此,迄至辽、金亦为往来辽东的必经之路。


契丹族早期和辽代前期以政治中心上京(今内蒙古巴林左旗)所在及潢河(今西拉木伦河)和土河(今老哈河)相会处的契丹部族居住区为主,南至今辽宁省大凌河和河北省滦河支流瀑河,东及辽河下游的广大地区,为平原、沼泽、湖泊和林地组成的自然环境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辽国其先曰契丹,居辽泽中,“南控黄龙,北带潢水,冷陉屏右,辽河堑左。高原多榆柳,下隰饶蒲苇”。《宋史·宋琪传》:契丹,“代居辽泽中,南界潢水,西距邢山,疆土幅员,千里而近”。辽代中期以后,趋于干旱,日益缩小,仅指辽河下游沼泽地区。《辽史·圣宗纪》:统和三年(985年)东征高丽,驻跸土河,以水暴涨,命造船桥,“以辽泽沮洳,罢征高丽”,已不称契丹部族居住地为辽泽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源渡

    即今湖南衡东县西北二十二里湘江南岸洋塘乡驻地。旧属衡山县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衡山县图:县南有大源渡。

  • 柔远县

    ①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伊州。治所在今新疆哈密市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49柔远县:“县东有柔远故镇,因以为名。” 神功元年 (697)废。②唐至德二年 (757) 改安远县置,为唐林郡治。治所在今

  • 安乐溪

    即今川、黔两省境内之赤水河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符县“治安乐水会”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符县“治安乐水会,水源南通宁州平夷郡鄨县,北径汉安县界之东,又径符县下,北入江”。

  • 兴中设治局

    1941年由松潘县黄胜关以外地方析置,驻古潘州(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北求吉镇)。1949年撤销,并入松潘县。1941年由松潘县析置,治古潘州(今四川若尔盖县求吉寺)。1949年撤销,并入松潘县。

  • 平靖县

    西魏置,为应州平靖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广水市西北五十里。隋大业初废。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湖北省广水市西北。为平靖郡治。隋大业初废。

  • 蓝田镇

    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二》: 蓝田镇 “在南城县东八十里,与新城县接界。宋置税务,元改为驿,明改置巡司。今裁”。(1)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东南部、白岭山以南、响水河以东。面积32平方千

  • 周公庙

    ①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》: 周公庙 “在曲阜县东北三里故鲁太庙之墟。宋大中祥符时,追封周公为文宪王,重建新庙。真宗亲为之赞,立石庙中,春秋委官致祭,历代因之。本朝康熙二十三年,圣祖仁

  • 西址邑

    在今云南弥勒县西南。滇越铁路经此。

  • 街亭

    ①又作街泉亭。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北。《三国志· 蜀书 · 诸葛亮传》: 建兴六年(228),“魏明帝西镇长安。命张郃拒亮,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,与郃战于街亭。谡违亮节度,举动失宜,大为郃所破”。

  • 资坵镇塘

    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一百一十四里资丘镇东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长阳县西有资坵镇。1980年滑坡,徙于桃山今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