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骑城
即汉宕渠城。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十四里土溪乡渠江南岸城坝古城。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李贤注:宕渠县“故城在今渠州流江县东北,俗名车骑城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38渠州:宕渠县“今即流江县东北七十里宕渠故城是也。其城后汉车骑将军冯绲增修,俗名车骑城,东晋末为蛮僚所侵,因而荒废”。古城遗址尚存,有冯焕神道碑。
即汉宕渠城。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十四里土溪乡渠江南岸城坝古城。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李贤注:宕渠县“故城在今渠州流江县东北,俗名车骑城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38渠州:宕渠县“今即流江县东北七十里宕渠故城是也。其城后汉车骑将军冯绲增修,俗名车骑城,东晋末为蛮僚所侵,因而荒废”。古城遗址尚存,有冯焕神道碑。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 19: 临贺塘 “在城东三十里。屈曲一十里,灌田二十顷,梁临贺王萧正德理田于此,因以为名”。
即今台湾省嘉义县北大林镇。清于此设大莆林汛。日本占领期间改设大林街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大林镇。
东晋孝武帝侨置,侨治襄阳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南朝宋移治均(今湖北丹江口市)。北周废。东晋孝武帝时侨置,治襄阳县(今襄樊市襄阳区)。属扬州。南朝宋改为实土,治义成县(今丹江口市)。辖境约当今湖
明置,属长乐县。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南松下。为长乐之咽喉,福清之门 户。洪武二十年 (1387)移海口镇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: 嘉靖二十七年 (1548),“倭寇自松下突入海口澳登陆,攻福清之镇
东晋咸康八年(342)立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九华山南。《宋书·礼志》:“北郊,晋成帝始立,本在覆舟山南,宋太祖以其地为东游苑,移于山西北。后以其地为北湖,移于湖塘西北,其地卑下泥湿,又移于白石村东。
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怀庆府河内县:尧河“一名尧池水。……在府城北出太行谷中,资以灌溉,甚为民利,东南流入沁”。
在今山西灵石县境。《周书·齐炀王宪传》: 建德五年 (576),“齐人收其余众,复据高壁及洛女砦,高祖命宪攻洛女,破之”。即此。
即荆山洞。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太极洞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广德州:五花岩山“其相近者曰长乐洞,广数丈,深不可测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德州》:“《州志》:有大洞在州北六十里,一名长乐洞。洞口如厦屋四五间,可
①战国韩置,秦、汉治所在长子县(今山西长子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长治、晋城、和顺、左权、榆社、武乡、沁县、沁源、沁水、襄垣、黎城、安泽、屯留、潞城、长子、壶关、平顺、高平、陵川、阳城等县市地。东汉末
即陇坻。在今陕西陇县、宝鸡与甘肃清水县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之间。为关中平原西部屏障。即“陇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