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谷利县

谷利县

即谷和县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西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、《寰宇记》卷81作“谷利县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汉水

    即今甘肃成县、西和二县边境的六巷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5巩昌府:六汉水“在成县西北六十里。源出西和县境,流经县之六汉保入翠牛江,即西汉水也”。

  • 大宁

    即今山西阳城县北大宁。1942—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阳北县治此。集镇名。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西南部。属三才镇。人口1230。明崇祯二年(1629年)福建福州府甘蔗园村姓刘人家来此定居。因建村在大

  • 坑田市

    即今福建长乐市西南坑田。路通福清县。清光绪《皇朝中外一统舆图》:长乐县西南有坑田。

  • 东都

    ①西周武王都镐,成王时周公营建洛邑,作为镇抚东方的政治中心。因而称镐为西都,雒邑为东都。②新莽以长安为西都,以洛阳为东都。③东汉建都洛阳,因在西汉旧都长安之东,故名东都。班固有《东都赋》。④隋大业初营

  • 沙冈村

    在今广东开平市西南沙冈村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东省开平市西南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移巡检司治此。

  • 鹅溪镇

    北宋置,属盐亭县。在今四川盐亭县北八十里鹅溪村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4潼川府: 鹅溪 “在盐亭县境。其地产绢。文与可诗云: ‘待将 一段鹅溪绢,扫取寒梢万尺长’。东坡诗云: ‘为爱鹅溪白茧光’”。

  • 牢山

    ①即劳山,或作崂山。在今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东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不其县有“牢山”。《新唐书·姜抚传》:“抚内惭悸,请求药牢山,遂逃去。”即此。②当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,一说在今托克逊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

  • 松阳

    战国楚地。在今安徽枞阳县。《鄂君启节》铭文: 自鄂往, “逾江, 庚彭, 庚松易”。 松易, 即松阳。西汉置枞阳县。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即今安徽省枞阳县。《鄂君启节》铭文:自鄂往,“逾江

  • 小山子

   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小山子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吉林五常县:“县属小山子,距县市八十里。其北面有著名森林。”

  • 东门山

    ①即天门山。今浙江象山县东南六十余里东门岛。《乾道四明图经》卷6象山县:东门山“即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所谓天门山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象山县:东门山“其状若门,下有横石如阙”。②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