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上县
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由沁源县北部析置,属太岳区。治绵上 (今山西沁源县西北)。1945年12月撤销,并入沁源县。
(1)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西省沁源县北,属西河郡。北宋庆历六年(1046年)徙治大觉寺地(今沁源县西北绵上镇)。蒙古至元四年(1263年)废。(2)旧县名。太岳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山西省沁源县北部析置,治绵上。县因以为名。1945年撤销,仍并入沁源县。
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由沁源县北部析置,属太岳区。治绵上 (今山西沁源县西北)。1945年12月撤销,并入沁源县。
(1)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西省沁源县北,属西河郡。北宋庆历六年(1046年)徙治大觉寺地(今沁源县西北绵上镇)。蒙古至元四年(1263年)废。(2)旧县名。太岳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山西省沁源县北部析置,治绵上。县因以为名。1945年撤销,仍并入沁源县。
亦名汉伯堡。明嘉靖六年(1527)置,属灵州守御千户所。在今宁夏吴忠市南马莲渠乡汉伯堡(汉北堡)。清同治间, 为回民义军据点之一。
①南朝梁改北梁州置,治所在西城县 (今陕西安康市西北四里汉水北岸)。西魏废帝元年(552) 改置东梁州。②南朝梁天监八年 (509) 置,与北巴州同置一处,称南梁、北巴州。治所在北巴西郡阆中县(今四川
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东海岛东部东简镇南极角村。清时设千总驻此。在今广东省湛江市东南东海岛东南角。清时设有千总防守。
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老城之东。《左传》: 昭公三十年 (前512),楚子 “使监马尹大心逆吴公子,使居养,莠尹然、左司马尹戍城之邑”。杜注: “养,即所封之邑。”古邑名。春秋楚邑。在今河南省沈丘县东。《
即徒思。在今伊朗东北部马什哈德北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 “途思”。
即呢玛厅。治所在今黑龙江虎林县东北虎林镇。
清置,属义乌县。即今浙江义乌市西南二十八里佛堂镇。在浙江省义乌市南部。面积50.4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佛堂,人口1.3万。1934年置镇。昔为佛门胜地,有供奉神佛的堂屋,故名。1958
唐开元十七年(729)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境。北宋又作邛陈州。后废。
在今云南晋宁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》: 铁冶所 “在昆阳州南二十里。地产铁,亦为戍守处”。
亦曰浊水戍。在今甘肃成县西南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“汉水又东南径浊水城南,又东南会平乐水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(442),“ (裴) 方明与 (符) 弘祖战于浊水,大破之,斩弘祖”。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