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名。春秋时吴国建,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。一说在今扬州市东南濒江处。《左传》:哀公九年(前486), “秋, 吴城邗沟通江淮”。即此。古城名。春秋末吴王夫差所筑。《左传》哀公九年(前486年):“
秦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十五里楚皇城遗址。西汉惠帝三年 (前192) 改为宜城县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。属南郡。西汉惠帝三年(前192年)改名宜城县。
北周建,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北。《周书·李贤传》:荆州群蛮反,“令贤与贺若敦率骑士七千,别道邀截,击蛮帅文子荣,大破之。遂于平州北筑汶阳城以镇之”。
①又作嵩岭、天门岭。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,延伸至吉林省东北部之张广才岭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8吉林府:长岭“一名张广才岭,即嵩岭也。城东二百十里,东西三十余里,层松饰岩,列柏绮望。南自长白。北至宾州一
即今安徽芜湖县西北四十里,漳河北岸石硊镇,南接南陵县界。《晋书·桓彝传》:苏峻之乱,“乃遣将军朱绰讨贼别帅于芜湖,破之。彝寻出石硊”,即此。
五代南唐保大十年(952)置,属虔州。治所即今江西龙南县。北宋宣和三年(1121)改名虔南县。南宋绍兴二十三年(1153)复名龙南县,属赣州。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)并入信丰县,至大三年(1310)
一名伍洲。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南长江中戴家洲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軑城“南对五洲也。江中有五洲相接,故以五洲为名”。《宋书·沈庆之传》:元嘉三十年(453)正月,“世祖出次五洲,总统群帅,庆之从巴水出至五洲
唐末筑,即今上海市松江县旧城。元至元中毁,至正末张士诚复筑。
在今河南中牟县北。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》: 同光四年 (926),帝至万胜镇,登路旁荒冢,“问冢名,对曰: ‘里人相传为愁台。’ 帝弥不悦”。即此。
亦名孝水、下堡河。在今山西孝义市南。源于狐岐山,东南流入汾水。《水经·文水注》: 胜水“西出狐岐之山,东径六壁城南,……又东合阳泉水,……又东径中阳故城南,又东合文水。文水又东南,入于汾水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