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龙洞

白龙洞

①在今广西桂林市南之南溪山。南宋范成大《桂海虞衡志》:白龙洞“在南溪平地半山中。龛有大石屋, 由屋右壁入洞,行半途,有小石室”。

②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之白龙洞。明胡世安《登峨山道里记》:“由牛心寺越双飞桥,北遵蹬道而上, 为白岩, 石色皓浩, 刻有‘白龙洞’字,……再进象牙坡,以山石形得名,小庵二所,俗呼上白龙洞、下白龙洞,皆白水寺下院。”


(1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区北门外、巍峨耸立的北山上。以洞内石达开诗刻著名。清咸丰九年(1859年)石达开率太平军回师广西,驻宜山八个月,曾偕文武大员游白龙洞,题诗曰:“挺身登峻岭,举目照遥空。毁佛崇天帝,移民复古风。临军称将勇,玩洞羡诗雄。剑气冲星斗,文光射日虹。”文武大员随和之。诗刻在洞左石壁上,宽145厘米,高108厘米。笔迹挺秀,镌工精细。诗句铿锵雄浑,气势磅礴,是珍贵的文物。1929年在北山石达开巡视处建六角形翼王亭,1959年重修。1983年重建和修整将台。登山顶远望,宜山全城景物,一览无遗,向为游览之地。(2)在贵州省贵阳市南郊。为石灰岩溶洞。长587米,高4~10米,宽3~20米。因洞中钟乳石呈乳白色,平面呈“之”字形,弯弯曲曲如白龙得名。洞内景观小巧玲珑。1965年被发现。1966年辟为南郊公园,又称地下公园,为贵州省第一个开放的洞穴游览点。(3)在云南省弥勒县西南。是一新开发的地下溶洞景区。洞分上下两层,全长 1500 米,自然形成40余座厅堂,可谓洞中有洞,洞中有山,被誉为“南滇一绝”。洞内奇景荟萃,如蓬莱仙山、龙宫玉柱、海底世界、斜塔奇观、珊瑚生辉、双羊寻子、摇钱树等景,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涧山

    又作白涧岭。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北十六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十二年(416),“丁零翟猛雀驱掠吏民,入白涧山为乱,魏内都大官河内张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讨之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又作白涧岭。在今山西省阳城县

  • 昱岭

    ①在今安徽歙县东北,接浙江临安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歙县: 昱岭在 “县东南百二十里,接杭州昌化县界,为往来孔道。旧有昱岭关”。②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南一百六十里浙、皖二省界上。《明史· 胡大海传》:

  • 久越得犍国

    一作鞠和衍那国。唐西域国名。都城在步师城(今塔吉克斯坦西南库巴的安)。龙朔元年(661)置王庭州都督府于此。

  • 黄金谷

    在今陕西洋县东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汉水又东径小、大黄金南,山有黄金峭,水北对黄金谷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22洋州黄金县: “黄金水,出县西北百亩山黄金谷,南流经县西,去县九里。其谷水陆艰险,语曰:

  • 金源县

    辽开泰二年 (1013) 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在今辽宁建平县东北喀喇沁乡。《金史· 地理志》 金源县: “以地有金甸为名。” 元属大宁路。明初废。古县名。辽开泰二年(1013年)置,治今辽宁省朝阳市西北

  • 登仙桥

    原称红门桥。在今江西乐安县东南,横卧在谷冈河上。建于北宋绍圣元年 (1094) 以前。为一拱形石桥,长八丈,宽二丈,从头至尾砌成一座庙宇。原名红门桥,后改为登仙桥。1912年被洪水冲毁,十年后移址于原

  • 法华寺

    在今上海市长宁区东南部法华镇路。北宋开宝三年 (970) 始建,元、明、清时曾多次重修,近代废弃。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分部所在。

  • 虞祥堡

    明置,属宁夏中屯卫。即今宁夏贺兰县西北虞祥村。

  • 戎县

    明洪武四年(1371)降戎州置,属叙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。万历四年(1576)改为兴文县。古县名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降戎州置,治今四川省兴文县。属叙州府。万历二年(1574年)改名

  • 东鹜山

    一名鹜山。即今湖南宁乡县西南东务山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:鹜山“在宁乡县西南一百里。一名东鹜山。《县志》:宋遗民王显谟不仕,隐居鹜山, 即此”。古山名。又名鹜山。在今湖南省宁乡县西南。宋遗民王显漠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