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漾水
在今云南嵩明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嵩明州: 牧漾水 “源出乌纳山之牧漾涧,西南入于滇池”。
在今云南嵩明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嵩明州: 牧漾水 “源出乌纳山之牧漾涧,西南入于滇池”。
亦作石默城。在今四川巫山县或巫溪县境;一说在湖北巴东县境。《周书·蛮传》:北周天和元年(566),“向五子王据石默城,令其子宝胜据双城。……(陆腾)擒五子王于石默,获宝胜于双城”。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北
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永平县:花桥山,“《志》云,在县西南二十五里。上有铁矿”。
①本名黄鹄山,俗名鸿鹤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南三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89润州丹徒县: 黄鹤山,“宋高祖丹徒人,潜龙时,常游竹林寺,每息于此山,常有黄鹤飞舞,轩名黄鹤山,后改竹林寺为鹤林寺”。②一名黄鹄山。即
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。《宋书·刘道济传》:元嘉间,氐奴、赵广“因诈言司马(指司马飞龙)殿下犹在阳泉山中,若能共建大事,则功名可立”。即此。
在今四川江津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江津县:合小坪“在县南。正德中, ‘贼’方四等攻江津,官军击败之,追至此”。
即今江西余江县东北石港乡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》:石港城“在安仁县东南十里。元至正中, 邑人王溥就所居,依山临溪,筑城以自固。明洪武初归附,置税课局。今为石港市”。元至正年间筑,在今江西省余江县东北。明
西汉置,属常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十里。东汉属赵郡。三国魏属赵国,西晋后废。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)复置,迁治今内丘县,属南赵郡。北周属襄国郡。隋开皇初改名内丘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内丘
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)改庄浪卫置,属陕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甘肃永登县。永乐元年(1403)复改为庄浪卫。见“庄浪卫”。
1939年置,属吉林省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林口县。1945年划归合江省。1949年划归松江省。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。在黑龙江省东南部。属牡丹江市。面积 7184.7 平方千米。人口44.8万。辖9镇、
1947年置,属湖南省。治所在今湖南隆回县北六十八里六都寨。1949年迁治桃花坪 (即今隆回县驻地桃洪镇)。在湖南省西南部、雪峰山东麓、资水上游赧水流域。属邵阳市。面积2871平方千米。人口108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