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仙洞
在今江西分宜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7袁州府:灵仙洞“在分宜县(旧治)北三十里。洞中有丹炉,又有一石如磨,或以为炉之盖云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分宜县:灵仙洞“峻险崎岖,仰视石屋,如云霞往来之状”。
在今江西分宜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7袁州府:灵仙洞“在分宜县(旧治)北三十里。洞中有丹炉,又有一石如磨,或以为炉之盖云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分宜县:灵仙洞“峻险崎岖,仰视石屋,如云霞往来之状”。
五代晋天福三年(938)吴越国置,治所在嘉兴县(今浙江嘉兴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的杭州湾以北(不含海宁市)、桐乡市以东地区及上海市所属吴淞江以南地区。北宋属两浙路。南宋属两浙西路。庆元元年(1195)
明置,在今湖南炎陵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酃县: 黄烟堡 “有衡州卫官兵戍守”。后裁。
明置,属铁岭卫。即今辽宁铁岭县东南四十里抚安堡。《清太宗实录》:后金天命三年(1618)五月,努尔哈赤“统兵征明,克抚安堡、花豹冲、三岔儿堡,所克大小堡凡十一”。即此。又作法纳哈堡。在今辽宁省铁岭市东
当在今蒙古国东南苏赫巴托省境。金幼孜《北征后录》: 明永乐十二年 (1414),成祖北征,五月 “十九日次蒙山海。二十日午发蒙山海,晚次威武镇……二十三日午次饮马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5:蒙山海 “
又名章门、光华门、便门。汉长安城西面南头第一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雁秋门村东南二里。《汉书· 五行志》: 成帝元延元年 (前 12)正月,“长安章城门门牡自亡”。注引晋灼曰: “西出南头第一门也。”
在今湖南新宁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》:长湖水“源出县北罗洪岩,西南流,合新寨水入夫夷水”。
亦作刷经寺。即今四川红原县东南刷经寺镇。民国谢培筠 《川西边事辑览》 第八编: “由理番至刷金寺……共计三百里。” 1954年为四川省藏族自治区首府,1955年为阿坝藏族自治州首府,1958年自治州首
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置,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北。清废。
在今河北赤城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万全都司开平卫: 韭菜川 “源出东山,流经卫南与毡帽山水合,南流至赤城堡为东河之上源”。
亦作欺勒尔、济勒弥。清代对居住于所属黑龙江下游民族的称呼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。清何秋涛 《朔方备乘》 卷1: “自宁古塔东北行三千里曰奇勒尔,滨大东海,俗产与奇雅喀喇同。” 奇勒尔人在驱逐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