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丘县

灵丘县

西汉置,属代郡。治所在今山西灵丘县东十里固城村。东汉初废,末年复置。三国魏属中山国。西晋废。北魏复置灵丘县,为灵丘郡治。治所即今灵丘县。北周为蔚州治。隋大业初属雁门郡,隋末废。唐武德六年(623)复置,属蔚州,寄治阳曲县(今山西太原市东北十五里阳曲镇),七年(624)寄治繁畤县(今繁峙县西),八年(625)寄治秀容县北恒州城(今忻州市西北)。贞观五年(631)还治今灵丘县。金贞祐二年(1214)升为成州。元复为灵丘县,属蔚州。清属大同府。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察哈尔省。1952年复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东北部、太行山西麓,东临河北省。属大同市。面积 2730 平方千米。人口22.9万。辖3镇、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武灵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:“应劭曰,武灵王葬此,因氏焉。”《寰宇通志》:“以东南山有赵武灵王墓,故名。”西汉置灵丘县,属代郡。东汉废。故址在今县东北魏复置灵丘县(移今治),属司州;太和年间改属恒州。北齐置蔚州,北周立大昌县。隋开皇初废郡,又废大昌县入灵丘县。隋末废灵丘县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复置灵丘县,寄治阳曲县(今太原市北阳曲镇),次年寄治繁畤县(今繁峙县),八年寄治秀容(今忻州市);贞观五年(631年)徙至今县城,属蔚州,天宝至至德年间又历属安边、兴唐二郡;乾元元年(758年)复属蔚州。辽仍属蔚州。金贞廞二年(1214年)升灵丘县为蔚州,属西京路。元复为灵丘县,属宣德府蔚州。明属大同府蔚州。清属大同府。1914年属雁门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。1952年属山西省雁北专区。1958年属晋北专区。1961年属雁北专区,1967年改属雁北地区。1993年属大同市。地处晋北高原东北边缘,太行、五台、恒山三县之间。唐河、冉庄河、独峪河、三楼河流经境内。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谷子、玉米、马铃薯、豆类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花岗石、石棉、萤石、珍珠石、铜、黑砂石、冰洲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冶金、建材、电力、化工、机械等。京原铁路、108国道、大涞、灵广公路经过县境。名胜古迹有辽觉山寺塔、平型关战斗遗址、杨庄白求恩展览馆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定淮门

    明南京城门名。在清凉门西北。因面临秦淮河而得名。即今江苏南京城西北定淮门。20世纪50年代城门被拆除。

  • 担山

    在今山东安丘市东北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卷26: 担山 “平冈双峙,如人卸担然。或曰丹山,以山下出铅,故名”。

  • 二石阙

    在今四川乐山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嘉定府:二石阙“在州西南旧市镇。《郡国志》:龙游县有二石阙,汉武使唐蒙下夜郎置。《舆地碑目》云:旧市镇石阙上有‘唐李德裕领重兵过此’九字。 《晏殊类要》误作二石关

  • 祯州

    ①五代南汉乾亨元年 (917) 置,治所在归善县 (今广东惠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罗浮山以东,东江流域和螺河流域以西,九连山以南至沿海地区。北宋天禧五年 (1021) 改为惠州。②金贞祐三年 (121

  • 西伊州

    唐贞观四年(630)置,治所在伊吾县(今新疆哈密市)。六年(632)改为伊州。唐贞观四年(630年)置,治伊吾县(今新疆哈密市)。辖境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。六年改名伊州。

  • 香达

    即今青海囊谦县驻地。1933年于此置囊谦县。“香达”,藏语意为 “沟口朝东”。

  • 允街县

    西汉神爵二年(前60)置,属金城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红古区花庄一带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中元二年(57)九月,“烧当羌寇陇西,败郡兵于允街”。李贤注:“允街,县名也。音铅,街音隹。属金城郡。故城

  • 鸭酉砦

    在今湖南花垣县东南。《清史稿·高宗本纪》: 乾隆六十年 (1795) 石三保苗族义军 “陷永绥厅鸦酉寨, 镇镇总兵明安图等死之”。

  • 马逻港

    亦作马骡港。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北马逻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:马逻港“在府东北九十里。由此陆路走庙湾。明初徐达攻淮安,败张士诚援兵于此,遂拔淮安城。今有巡司戍此”。

  • 乌素固部

    唐室韦部落之一。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境。《新唐书·室韦传》:“最西有乌素固部,与回纥接,当俱伦泊之西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