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淮南东路

淮南东路

简称淮东路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(976)分淮南路东部置,至道三年 (997) 复与淮南西路合为淮南路,熙宁五年 (1072) 又分淮南路东部置,治所在扬州 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北部(徐州、铜山、邳州、沛县、丰县除外)、安徽全椒、明光、蒙城、涡阳以东,北及河南永城、鹿邑等县市。元丰元年 (1078) 又与淮南西路合并为淮南路,八年 (1085) 复分置淮南东路。元祐元年 (1086) 又并为淮南路。南宋初又分置淮南东路,宿、亳两州入金,辖境缩小。元废。


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分淮南路置,简称淮东路,治扬州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北部(徐州、铜山、邳州、沛县、丰县除外),安徽省全椒、嘉山、蒙城、涡阳以东北及河南省永城、鹿邑等县。元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俄麻甸

    宋大理置,属永昌府。在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南四十八里勐马。元属木连路。

  • 绍武君臣冢

    为南明唐王朱聿及其臣下苏观生等臣合葬墓。 “绍武” 为南明唐王朱聿的年号,即公元1646年,相当于清顺治三年。墓本在今广东广州市象冈北麓。1954年迁入越秀公园木壳冈,

  • 一作庞。在今湖南衡阳市。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 “复雠、庞、长沙,楚之粟也。” 《集解》: 徐广曰: 庞一作宠。《正义》 其地以为 “近长沙、潭、衡之境”。即“庞(1)”。

  • 龙青铁路

    又称朝开铁路龙青支线。1940年建成。从吉林龙井至和龙(相近为青山)。全长52.4公里。今称和龙线。

  • 岘首山

    即今湖北襄樊市南之岘山。唐韩愈《送李尚书逊赴襄阳八韵得长字》诗:“风流岘首客”,指此。《宋史·孟宗政传》:南宋嘉定十年(1217),金人犯襄阳,“宗政午发岘首,迟明抵枣阳,驰突如神。金人大骇,宵遁”。

  • 康城县

    北魏孝昌中析阳城县置,属洛州阳城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三十五里康城村。隋仁寿四年 (604) 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嵩州。贞观三年 (629) 废。古县名。北魏孝昌中析阳城县置,治今

  • 吕亭左县

    南齐改吕亭县置,属庐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北十八里吕亭镇。后废。

  • 武湖

    一名黄汉湖。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 称为武口水。《元和志》 卷27黄陂县:武湖 “在县南四十九里。黄祖阅武习战之所”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 岁己未 (1259),南伐,“登香炉山,俯瞰大江

  • 结啰城

   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廓州: 肤公城 “旧名结啰城,崇宁三年收复,后改今名”。

  • 塔尔巴哈台 (臺) 城

    旧名楚呼楚、绥靖城。一名塔城。又称挞拉巴哈台。即今新疆塔城市。因清新疆政区塔尔巴哈台驻此而名。清乾隆三十年 (1765) 在此驻参赞大臣,称楚呼楚。三十二年 (1767) 筑城,称绥靖城。同治九年 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