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涟水县

涟水县

隋开皇五年(585) 改襄贲县置,属海州。治所即今江苏涟水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9涟水县: “因县界有涟水,故名。” 大业初属东海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 为涟州治。贞观元年 (627) 改属泗州。五代周显德三年 (956) 复为涟州治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) 为涟水军治。景定元年 (1260) 为安东州治。元废。1914年又改安东县为涟水县,属江苏淮扬道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


在江苏省中部偏北。属淮安市。面积1676平方千米。人口103.9万。辖18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涟城镇。县名以境内河流涟水(已湮没)得名。《元和郡县志》泗州涟水县:“因县界有涟水,故名。”西汉置淮浦县,治今县西,属临淮郡。东汉属下邳国。晋属广陵郡。南朝宋置襄贲县(治今县北)。隋开皇五年(585年)改襄贲县为涟水县,治今址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于县置涟州,境北分置金城县于襄贲县故址。贞观八年(634年)州废,省金城县,属泗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年)于县置涟水军。以后军、县屡易。金皇统二年(1142年)为涟水县,属海州。南宋绍定元年(1228年)属宝应州,端平元年(1234年)复涟水军,景定元年(1260年)改为安东州。元省涟水县入州,属淮安路。明洪武初废州为安东县,属淮安府。清因之。1914年因与奉天省(今辽宁省)安东县(今丹东市)同名,复称涟水县,属淮扬道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40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,属淮海区。1941年以盐河为界,设涟东、涟水两县,分属盐阜、淮海两区。1950年两县合并,仍称涟水县,属淮阴专区。1970年属淮阴地区。1983年属淮阴市,2000年淮阴市改名淮安市。地处徐淮黄泛平原。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。盐河纵贯全境。属南温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稻、棉花、油菜籽、花生为主。产淡水鱼、蚕茧。工业有酿酒、化学、纺织、建材、机械、电子等。特产高沟曲酒。境西南部地下蕴藏有优质饮用矿泉水。宁连、沭陈、淮涟六、淮高灌、涟头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月塔、五岛公园、笪巷古遗址、三里墩西汉古墓遗址、米公洗墨池、嵇安墓、涟水战役纪念碑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牛洑山

    一名射蛟浦。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南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11江州湖口县: 射蛟浦 “或云汉武帝自浔阳浮江射蛟获之,疑此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九江府湖口县: 黄牛洑山 “一名射蛟浦。相传晋永嘉中许逊射蛟

  • 年楚河

    雅鲁藏布江支流。在今西藏南部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年楚河“后藏东北。水源有二:一出珠母拉木山,东北流;一出其东顺拉岭池,汇为一水,又曰章鲁河”。西北流经江孜、白朗等县,到日喀则市东入雅鲁藏布江。藏

  • 奣子桥

    在今江苏太仓市十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太仓州: 奣子桥 “元至元十六年,方国珍犯太仓,张士诚将吕珍守奣子桥,筑营浚濠。有叛者自古塘率寇西下,出珍不意,珍力战得免。今亦曰奣子铺”。

  • 汤源县

    一作荡源县。唐武德四年析安阳县置,属卫州。治所在今河南鹤壁市东南六里故县村。六年(623)改属相州。贞观元年(627)改为汤阴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汤阴县置,治今河南省汤阴县西南、鹤壁市

  • 木桉州

    元置,治所在今云南鹤庆县境。明初废。

  • 亦耳麻不莫剌山

    亦作伊拉玛博啰山。即今青海东南部阿尼玛卿山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河源附录:“朵甘思东北有大雪山,名亦耳麻不莫剌,其山最高,译言腾乞里塔,即昆仑也。”

  • 文溪江

    在今湖南会同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会同县:“文溪江在县西北二十里。《志》云,源亦出湖耳长官司,流为潭溪,又北至云潭,又北至文溪寨,其下流亦会郎水,入沅江。”

  • 山阳郡

    ①西汉景帝中元六年(前144)分梁国置山阳国,立梁孝王子定为山阳王。武帝建元五年(前136)改为山阳郡,治所在昌邑县(今山东巨野县南六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巨野以南,成武、曹县以东,单县以北,鱼台以西

  • 下瞿滩

    亦名瞿巫滩。在今四川云阳县东长江中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朐忍县“水道有东阳、下瞿数滩”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“又东径瞿巫滩,即下瞿滩也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2云安军云安县:下瞿滩“在县东五里

  • 阿济密

    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波谢特西北。清属宁古塔副都统。清曹廷杰《西伯利东偏纪要》:阿济密“东北距蒙古街俄镇二百余里,西南距彦楚河俄镇称是”。咸丰年间被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的中俄《北京条约》割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