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阳山
在今安徽来安县北。唐置永阳县以此山为名。《寰宇记》卷128永阳县:“本汉全椒县地。唐景龙三年析置,取县北永阳山为名。”
在今安徽来安县北。唐置永阳县以此山为名。《寰宇记》卷128永阳县:“本汉全椒县地。唐景龙三年析置,取县北永阳山为名。”
金置,属行唐县。在今河北行唐县境内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真定府行唐县: “旧有新年、行台二镇,后废。”
又名清宁郡。唐南诏置,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会理县东与南至金沙江,西至雅砻江,北抵大渡河。寻改为会同府。北宋大理时改为会川府。南诏置,治今四川省会理县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石棉、甘格、冕宁、
清雍正二年(1724)置,属宁夏府。治所即今宁夏平罗县。《平罗纪略》:“明代有虏警,设兵御寇,故曰平虏。”满清忌“虏”字,改“虏”为罗,故称平罗。民国初属甘肃宁夏道。1928年属宁夏省。1958年后属
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北岸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13伊犁西路:库尔墨图“在沙图西三十里”。
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岳州府巴陵县: “偃虬堤在府治西北。城下瞰洞庭。每至夏秋,风涛昼夜漱啮,宋郡守滕宗谅因筑此堤捍之。嘉靖三十九年,江湖俱溢,堤圮。隆庆初,郡守李时渐缮城筑堤,民赖
即今云南弥渡县西北红岩西之西山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 引《明地理考》:“宾川州南毕钵罗窟山,即赵州之白崖西山也。”又引明李元阳《记》曰:“一名宾波罗窟,在白崖川西。山岩壁立,耸拔千余丈,其下林麓蓊郁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东七里,故半山寺后。《晋书·袁宏传》:东晋谢安为扬州刺史,袁宏出为东阳郡守,“乃祖道于冶亭”。《宋书·王敬弘传》:南朝宋元嘉六年(429),王敬弘辞尚书令东还,“车驾幸冶亭,饯送”。皆为
亦作苻关、笮关。西汉置,即今四川合江县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又武帝建元六年,以唐蒙为中郎将,从万人出巴符关者也。” 《水经·江水》: “鳛部水从符关东北注之。”即今四川省合江县。西汉建元六年(前135
北宋熙宁七年 (1074) 改河诺城置,属河州。即今甘肃广河县 (太子寺)。元升为定羌县。
在今河北磁县城南,距临漳县西南邺城二十里。有大小七十二个土丘。因历史上长期认为是曹操设的疑冢,故又名七十二疑冢。为北朝时东魏、北齐王公贵族墓葬。地面上保存有东魏元景植和北齐兰陵王的石碑。已发掘的墓葬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