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柳桥
在今湖南长沙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三年(950),马希广遣“步军指挥使韩礼将二千人屯杨柳桥,扼栅路”。即此。
在今湖南省长沙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三年(950年),楚马希萼攻潭州,军湘西,马希广遣“步军指挥使韩礼将二千人屯杨柳桥,扼栅路”,即此。
在今湖南长沙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三年(950),马希广遣“步军指挥使韩礼将二千人屯杨柳桥,扼栅路”。即此。
在今湖南省长沙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三年(950年),楚马希萼攻潭州,军湘西,马希广遣“步军指挥使韩礼将二千人屯杨柳桥,扼栅路”,即此。
在今山东新泰市东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新泰县: 榆山 “山多榆”。故名。
唐显庆三年(658)于拔汁那国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渴塞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北卡桑赛)。贞元六年(790)后废。
①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7瑞州府:西岭“在新昌县东北六十里。望东山兀起蹲伏若拜舞状,又名拜龙山”。②在今陕西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葭州:西岭“在州西五里葭州河旁。山势逶迤,宋将韩义败
北宋宣和五年 (1123) 改朔州置,治所在鄯阳县 (今山西朔州市)。金仍改为朔州。北宋宣和五年(1123年)置,治鄯阳县(今山西朔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山阴县西部及朔州市等地。寻地入金,改置朔州。
故址在今江苏靖江市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二》 “马驮沙”条引《广陵志》:“三国吴赤乌中,有白马负土入江,壅积而成,遂有东、西二洲,因呼为马驮沙。一名骥沙, 又名阴沙。”明成化七年(1471)于此置靖江县
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海滨岛美。旧属海澄县, 明置巡司于此。即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南岛美。明初置巡检司于此。清废。
①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晋江县:万安砦“在府东北洛阳桥傍,与惠安县分界处。(明)嘉靖中置”。②北宋崇宁四年(1105)置,属平州。治所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富禄乡梅林村。明于此
在今广东电白县东电城镇西南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56电白县:兴平山“邑治咽喉,最为险要,上有炮台”。
即今陕西神木县东南沙峁乡。1939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神府县迁治于此。在陕西省神木县东南部。面积237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桑塔,人口870。1951年设沙峁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
①在今江苏吴江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吴江县:汾湖在“县东南六十里,与浙江嘉善县分界。亦曰分湖。东合诸湖荡,又东通三泖,入华亭界。其北连诸湖港,入莺脰湖。嘉靖中,倭贼往往出没于此”。②即今江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