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晋察冀抗日根据地

晋察冀抗日根据地

又称晋察冀边区。位于同蒲路以东,津浦路以西,正太 (今石太)、德石路以北,张家口、承德以南的广大地区,分北岳、冀中、冀热辽三区。1937年10月,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南下,留下的部队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,向察南、冀西挺进,创立了北岳根据地。同时,冀中党的地方组织发动群众,组织游击队,开辟了冀中根据地。1938年1月,建立晋察冀边区抗日民主政权。3月,一部分部队挺进平 (北平) 西,开辟平西根据地。6月,又与第一二○师一部挺进冀东,配合冀东人民的抗日大起义,开辟冀东根据地。1945年在大反攻作战中,晋察冀边区收复了张家口、宣化、山海关等七十多座城市,解放了热河、察哈尔两省的全部和河北省的大部,山西、绥远、辽宁省的一部,使晋察冀边区与晋绥、晋冀鲁豫、山东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区联成一片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茅峰

    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,为茅山高峰之一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大茅峰“在崇寿观北。《旧记》云在崇僖观北独高处,昔青童道君乘飚舆少憩于此,今犹有故飚轮之迹。山之半有绣衣亭,昔三天使者衣绣衣执金册以九锡之命

  • 大岩岭镇

    在今湖北建始县东北一百二十里。清有县丞驻此。

  • 赊旗店

    一名赊旗镇。即今河南社旗县治社旗镇。清属南阳县,置赊旗店巡司。光绪《南阳县志》 卷3: “夫淯水以东,唐、泌之间赊旗店,亦豫南巨镇也,在县东北九十里。或曰元分旗屯田军主氏佘而讹也。地濒赭水,北走汴、洛

  • 龙目山

    在今浙江长兴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长兴县:龙目山“在县西百里。山岭高五百余丈,与江南广德州接界”。

  • 沈阳中卫

    ①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今辽宁沈阳市老城。辖境相当今辽宁沈阳、抚顺等市地。天启元年(1621)地入后金废。②明永乐七年(1409)置,寄治在长治县(今山西长治市)。后废。明洪武

  • 旗后 (後)

    在今台湾省高雄市高雄港外侧旗津区,与鼓山相对。以旗后山而得名。清咸丰十年(1860) 开放为通商口岸。

  • 三堆县

    西晋永嘉末置,治所即今山西静乐县城。北魏属永安郡。太平真君七年(446)废入平寇县。古县名。西晋永嘉年间置,治今山西省静乐县。属新兴郡。北魏初属永安郡,后废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永安郡平寇县:“(太平)真

  • 岩山

    ①在今河北滦县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滦州: 岩山 “状如虎踞,其东绝壁百仞。有洞十八,其三洞最大而深,在绝壁间,攀援莫上,下有石桥,一郡水口也”。②一名龙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宋书·符瑞志》

  • 小龙番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六年(1373)改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二十里小龙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属定番州。清以后废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元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置,治

  • 雁塔

    ①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南五里古台山上。《清一统志·沅州府一》: 古台山 “ 一名古坛山。上有塔曰雁塔。明建耀文书院于上”。②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八里慈恩寺内。俗呼大雁塔。唐神龙以后,新进士皆题名雁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