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时山
在今湖南泸溪县西一百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5辰州府:无时山“山多茶树,乡俗当吉庆之时,亲族聚会歌午于此”。
在今湖南泸溪县西一百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5辰州府:无时山“山多茶树,乡俗当吉庆之时,亲族聚会歌午于此”。
战国赵邑,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南七十五里鱼河堡附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惠文王三年(前296),“灭中山,迁王于肤施”。即此。后地入秦,于此置肤施县”。
唐永徽二年 (651) 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后废。
即六朝建康宫城之正南门宣阳门,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。《南史·明帝纪》:“宣阳门谓之白门,上以白门不祥,讳之。”《南齐书·王俭传》:“宋世外六门设竹篱,是年初,有发白虎樽者,言‘白门三重门,竹篱穿不完。’
①即瑯邪县。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。②即琅邪县。在今广西宾阳县北十里新宾镇。
又名千金渠。原围绕汉魏洛阳城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白马寺东)四周。传说周公所凿。东汉初王梁、张纯相继自今洛阳市西筑堰穿渠引谷水东流,经汉魏洛阳故城,至今偃师市东南入雒水,以通漕运。《水经·谷水注》:“《洛
即龙脊滩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中。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一》: 黄龙滩 “在奉节县。……《旧志》: 每岁人日,邑人游于上,以鸡子卜岁丰歉。古谣云: 龙状如拭,济舟必吉。龙状彷彿,济舟必没”。
即今江苏丹徒县南宝埝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丹徒县: “宝堰镇在城西南七十三里。” 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镇江县西南有“宝堰镇”,“宝堰距治七十三里,东西南三面与丹阳、句容、金坛三县连界,
即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一百里平政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北流图:南有平政墟。
北宋置,属眉山县。即今四川眉山县西南四十里思蒙镇。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南部。面积52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思濛,人口1.5万。北宋建场。以驻地思濛场得名。1953年为思濛乡、思濛镇,19
元置,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南十五里。明洪武五年 (1372)改置卧龙番长官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