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南道宣慰司
元至正二年 (1342) 改沿边溪洞招讨司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在今湖北利川市南毛坝区龙孔坝。十七年 (1357),明玉珍改为宣抚司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复为宣慰司。永乐三年(1405) 改为施南长官司。
元至正二年(1342年)改沿边溪洞招讨司置,治今湖北省宣恩县。十七年,明玉珍改为施南宣抚司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复改为宣慰司。属施州卫。永乐三年(1405年)改为施南长官司。
元至正二年 (1342) 改沿边溪洞招讨司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在今湖北利川市南毛坝区龙孔坝。十七年 (1357),明玉珍改为宣抚司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复为宣慰司。永乐三年(1405) 改为施南长官司。
元至正二年(1342年)改沿边溪洞招讨司置,治今湖北省宣恩县。十七年,明玉珍改为施南宣抚司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复改为宣慰司。属施州卫。永乐三年(1405年)改为施南长官司。
即大勐麻。今云南云县东南大寨乡。明、清时设土巡司于此。
即今甘肃和政县东南达浪乡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义熙七年 (411),“河南王乾归徙羌句岂等部众五千余户于叠兰城,以兄子阿柴为兴国太守以镇之”。即此。
在今山东滨州市南十里黄河南岸。清道光年间辟为黄河码头。旧有河工局。
即今河北丰南市东南二十里宋家营乡。清光绪《丰润县志》卷9:宋家营“相传唐太宗征辽,建营于此,于南设煅炉,制造兵甲,皆送于此收贮,故名送甲营。今名宋家营”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东南部。属小集镇。
元置,属新添葛蛮安抚司。在今贵州麻江县西北东坪乡。明于此设乐平长官司。
在今浙江嵊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绍兴府:大白山“在嵊县西六十里。乃赵广信炼丹登仙之处。有石笋对立如阙,瀑泉飞下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及《清一统志》作“太白山”。
元至元二十九年至三十年 (1291—1292)郭守敬主持开凿,在今北京市东。源于今昌平县白浮诸泉,导使循西山山麓折南瓮山泊 (今昆明湖),东南流经大都城 (今北京城),东出入通县注入北运河。《元史·河
即元上都城 (开平城)。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四十里上都河北岸。清乾隆 《口北三厅志》 卷3: 开平故城 “土人呼为奈曼苏默城,直独石口东北二百五十里。……在滦水北,有重城。外方十余里,东西各二门,南北
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平原郡有楼虚侯国。据 《水经·河水》: 河水 “又东北,过杨虚县东,商河出焉”。郦道元注: “ 《地理志》: 杨虚,平原之隶县也。汉文帝四年,以封齐悼惠王子将庐为侯国也。”可证楼虚乃
北魏置,属建州。治所在端氏县(今山西沁水县东北固县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阳城、沁水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北魏文帝置,治端氏县(今山西沁水县东北西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沁水、阳城、安泽等县地。隋开皇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