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扬子津

扬子津

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。古时在长江北岸,由此南渡至京口(今江苏镇江市),为江滨要津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开皇十年(590),“(杨)素帅舟师自扬子津入击贼帅朱莫问于京口,破之”。大业七年(611)建临江宫(亦曰扬子宫)于此。唐开元以后为积沙所隔,二十五年(737)齐澣开伊娄运河自此南达瓜洲渡口,遂复为往来要津。


扬,又作杨。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扬子桥附近。古时濒长江北岸,由此南渡京口(今江苏镇江市),为江滨要津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杨素自此渡江击朱莫问于京口;大业七年(611年)炀帝升钓台,临此津,寻置临江宫(亦名扬子宫)。唐开元以后,江滨积沙二十余里,为沙洲所隔。二十五年(737年)齐澣开伊娄河,自此南达瓜洲渡口,遂复为往来通津。今去江已远,但仍通运河;舟运西自仪征,南自瓜洲,至此汇合而北,仍为交通要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缇群山

    在今甘肃甘谷县北五里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 汉阳郡冀县有缇群山。宣统 《甘肃新通志》 卷6: 缇群山 “平峦叠翠,势若旗鼓。昔汉通西域,以缇骑三千憩此”。

  • 云霁水

    一作云际水。在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:云霁水“源出云霁山,委曲西流, 有抱水流合焉, 又西北入于泷水”。

  • 同安县

    ①西晋太康三年(282)置,属晋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同安县。西晋末废。唐贞元十九年(803)析南安县南界置大同场。五代闽永隆元年(后晋天福四年,939)复置同安县,属泉州。元属泉州路。明、清属泉州府。1

  • 天木山

    即大木山。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21桐柏县:“天木山,俗名天目山,在县东北五十五里。祖逖为豫州刺史,藏家口于天木山。即此山也。山上有池,时人号为天目。”

  • 东陵

    ①清代皇陵。在今河北遵化市西七十里昌瑞山。因位于京师之东,与易县另一清帝之陵西陵相对应,故名东陵。东陵有孝陵(顺治)、景陵(康熙)、裕陵(乾隆)、定陵(咸丰)、惠陵(同治)五座帝陵以及慈禧等后妃公主陵

  • 竹江青镇

    即今江西安福县东南竹江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7:安福县东南有竹江津。

  • 猚水

    即获水。在今河南东部,安徽、江苏北部。晋以后被认为是汴水的下流,通称汴水。《水经》 作猚水。即“获水”。

  • 中洲桥

    一名江南桥。即今福建福州市中洲与南台岛间的中洲桥。明王应山《闽都记》卷14:江南桥“在盐仓前,俗呼中洲桥, 又名小桥,与万寿桥接,其长减万寿之半”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二》:中洲桥“在闽县万寿桥之南,

  • 长霸县

    辽置,为祖州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古城。金废。据《辽史·地理志》:祖州城“幅员九里”。长霸县衙在祖州城内东南横街之东。

  • 嘉河卫

    明永乐四年 (1406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宾县东枷板河一带,一说在黑龙江省嘉荫县南嘉荫河一带。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宾县东枷板河流域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