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湖北黄陂县南四十里滠口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春秋晋邑,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北襄陵镇西。《左传》: 僖公十六年 (前644),“秋,狄侵晋,取狐厨,受铎”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 平水 “东径狐谷亭北,春秋时狄侵晋,取狐厨者也”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
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萍乡县置,属袁州路。治所即今江西萍乡市。明洪武二年复降为萍乡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萍乡县为州,治今江西省萍乡市。属袁州路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萍乡市地。明洪武二年(13
①在今广东梅州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2梅州:东岩“亦名东安岩。在州之东五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东岩“在州东。……又西岩在州西七里。中有兰若曰灵境, 依山为宇, 景态万状”。②在今四川资中县东。
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属澄城郡。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。西魏改名朝邑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,治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朝邑镇,属澄城郡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年)改名朝邑县。
旧名大勐麻。即今云南云县东南大寨乡。光绪《大清直省地舆全图》:云州东南有大寨。民国时设县佐。(1)集镇名。(1)在云南省巧家县北部、金沙江东岸。大寨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090。清由陆、陈、王、孙、兰
即今台湾省高雄县 (凤山市)。清乾隆五十三年 (1788) 凤山县自左营迁此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 被日本侵占后,县废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此设高雄县。
即今江西余干县东南黄金埠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2: 余干县东南 “霞山又十里至黄埠镇”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秦淮河上。三国吴时名新桥,唐时谓之万岁桥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6:“饮虹桥一名新桥,在凤台坊。……乾道五年史公正志重建,上为大屋数十楹,极其壮丽,与镇淮桥并列。”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
①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。唐王昌龄有《芙蓉楼送辛渐》诗。②在今湖南洪江市黔城镇沅江南岸。唐诗人王昌龄在丹阳(今江苏镇江)时曾写有《芙蓉楼送辛渐》诗,后迁龙檦(治今黔城镇)尉。此地芙蓉楼即后人为纪念王昌龄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