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远县

平远县

①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)由广东之程乡、兴宁,福建之武平、上杭,江西之安远等县地析置,属江西赣州府。治所在林子营(今广东平远县北仁居镇)。四十二年还闽、赣地,止以兴宁、程乡地置县,属潮州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平远县:“以接壤于武平、安远,因名。”清属嘉应州。民国初属广东潮循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54年迁大柘镇(即今平远县治)。

②清同治十二年(1873)置,属固原州。治所在下马关(今宁夏同心县东北下马关镇)。1913年改名镇戎县。

③1913年改平远州置,属贵州贵西道。治所即今贵州织金县。1914年因与广东省平远县重名,改名织金县。


(1)古旧县名。清同治十三年(1874年)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北下马关(平远)。属固原州。1914年因与广东、贵州两省平远县重名,改名镇戎县。(2)旧县名。1913年由平远州改置,治今贵州省织金县驻地城关镇。因与广东、甘肃两省平远县重名,1914年更名织金县。(3)今县名。在广东省东北部,邻接江西、福建两省。属梅州市。面积 1432 平方千米。人口25.1万。辖16镇。县人民政府驻大柘镇。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析闽之武平、上杭,赣之安远,粤之兴宁三邑边地并程乡县豪居都置县,治仁居,属江西赣州府。因介于平武、安远二县之间,各取一字名平远。亦有“平定远方”之意。嘉靖四十二年还闽、赣三县地,分程乡之义化、长田、石窟三都及兴宁大信一里入平远县,属潮州府。清初仍之。雍正十一年(1733年)改属嘉应州。1914年属潮循道。1920年属广东省。1949年属兴梅专区。1951年大信一里还归兴宁县,1952年并入蕉岭县,属粤东行政区。1954年复设县,迁治大柘镇。1959年并入兴宁县,属汕头专区。1961年恢复平远县,仍属汕头专区。1965年改属梅县专区,1970年属梅县地区,1988年改属梅州市。山地地形。地表起伏大,自北向南分属差干河、柚树河、石正河谷地。西北部的项山甑最高,海拔 1529.8 米。河短流急,富水力资源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稻、甘薯,还产花生、大豆、木薯、烟草、茶叶和水果。多马尾松、杉、荷、樟、毛竹等和油茶、油桐,为省重点用材林和油茶生产基地。特产香菇、黑木耳、锅笃茶、南台酒。矿产以铁、煤和石灰石储量较大。工业主要有液晶、电力、采煤、化学、机械、建材、林化、食品、造纸等。多小水电站,是全国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。205国道和平松、平三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石正凌风塔。南台山、五指石为旅游风景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淮陵县

    西汉置,属临淮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紫阳乡附近。东汉属下邳国。西晋复属临淮郡,永嘉后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嘉山县东北。属临淮郡。西晋永嘉后废。

  • 东胜右卫

    ①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分东胜卫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城关镇(旧托克托县)。永乐元年(1403)移治北直隶遵化县(今河北遵化市),属后军都督府。明末废。②明永乐元年(1403)

  • 和仁城

   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贵平县: “旧治和仁城,开元十四年移治禄川也。”

  • 银山县

    隋义宁二年 (618) 置,属资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资中县南四十里银山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31银山县: “因县界银山为名。” 唐属资州。北宋乾德五年(867) 废入盘石县。古县名。隋义宁二年(618年)析

  • 偏岭口

    在今山西山阴县北五十里偏岭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怀仁县: 偏岭口在 “县西南五十里。其北又有大峪、小峪、芦子、阿毛四口,并为戍守要地”。

  • 禾摩村

    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北。明属元江军民府奉化州,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杨家斜

    即今陕西商州市西杨斜镇。1946年9月当地解放后设商山蓝行政办事处(县级)治此。

  • 峆㠠山

    又作蛤蠦山。 在今山东烟台市西南。 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谓峆㠠山 “在福山县南”。 《明一统志》 卷25登州府: 峆㠠山 “在福山县南三十里, 连栖霞县界。 山势嵯峨,

  • 悦来墟

   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白渡镇东南之悦来村。清光绪 《嘉应州志》 卷1: 悦来墟在 “城东四十里。道光丙申年建,有铺五十余间”。

  • 自延水

    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界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高平川水“又北, 自延水注之。水西出自延溪,东流历峡,谓之自延口,在(高平)县西北百里,又东北径延城南,东入高平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