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邦山
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南四十五里。明郭子章《黔记》卷9:巴邦山在邛水司西二十里。“山势壁立,乡人避寇就此。土人呼石为巴”。
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南四十五里。明郭子章《黔记》卷9:巴邦山在邛水司西二十里。“山势壁立,乡人避寇就此。土人呼石为巴”。
在今陕西紫阳县东南洞河。清光绪 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 紫阳县: 洞河口 “在城东二十一里”。
宋置羁縻黄平府,治所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四十里旧州镇。元属播州安抚司。明洪武七年(1374) 改为黄平安抚司。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置,治今贵州省黄平县西北旧州。属播州军民安抚司。明洪武七年(13
即今福建福鼎县南白琳镇。由陆路赴霞浦县必经此。产白琳工夫名茶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福鼎县南有白琳铺。
又名云山。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南七十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6盱眙县:东阳山,“《阮升之记》云,东阳山有池水,一名天池,春夏水深五丈,今见在”。
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 “拳夫人进为倢伃,居钩弋宫,大有宠,太始三年生昭帝,号钩弋子。” 倢伃亦称钩弋夫人。
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西四十五里南常乡。宣帝甘露四年 (前50)封鲁孝王子咸为建阳侯。东汉省。西汉甘露四年(前50年),宣帝封鲁孝王子咸为建阳侯,置侯国,治今山东省枣庄市南峄城西。
亦作崇龛山、明月山。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南光辉镇境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崇龛县: “隆龛山在县西三里。” 隆龛县以此名。
即今广西宾阳县西南思陇镇。清乾隆四十三年 (1778) 置巡司于此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西部。面积101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,8%为壮族。镇人民政府驻思陇圩,人口 1000。 清置思陇巡检司于此。
在今山东高青县北。即漯河之别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5谓 “ 《汉志》 ‘漯水至千乘入海’ 即此,后讹为隔会水。隋盖以此名县 (会城县)。今堌”。
一名山。 在今山西祁县东南。 《元和志》卷13祁县: “帻山在县东南六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