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宝盖山

宝盖山

①在今江苏镇江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一》: 宝盖山 “在丹徒县西四里。有茅山道院”。

②即今福建石狮市东南宝盖山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46泉州府: 宝盖山 “在晋江县南。上有石塔 (姑嫂塔),宏壮耸拔,自海还者以塔为抵岸之期”。

③一名西山。在今湖北郧县西南三里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汉水又东径郧乡县南之西山。” 《元和志》卷21郧乡县: 西山 “今名宝盖山,在县西南三里。其山南临汉水”。

④在今湖南浏阳市东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浏阳县: 宝盖山 “群山壁立,状若张盖”。

⑤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寿城乡北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永宁州: 宝盖山在 “州北一里。州之主山也,黄源水出焉”。光绪 《永宁州志》 卷2: 宝盖山,“平畴之中,一山突起,圆如宝盖,为州之主山。俗呼馒头山,亦以形似也”。

⑥又名白象山,在今四川荣昌县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7荣昌县: “ 《志》 云: 南一里曰宝盖山。有卧佛寺,叠形如皂盖,园净明朗,耸翠炫奇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 宝盖山 “在荣昌县南一里。宋置宝盖镇以此名。《旧志》: 明初于镇改置荣昌县,即今县治”。

⑦在今云南保山市城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保山县: 宝盖山 “在城西北永镇门外。以形似名。山势崚嶒,为众山之冠。右曰梯山,左曰玉壶山,山麓有石窦,流泉甚清”。

⑧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秦州清水县: 宝盖山 “在县北百五十里。顶平如盖,因名。其地东连关山,北抵静宁”。


在福建省石狮市东南。《寰宇通志》泉州府山川:宝盖山“在晋江县南。上有石塔(姑嫂塔),宏壮耸拔,自海还者,以塔为抵岸之期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海安郡

    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改北东海郡置,治所在襄贲县 (今江苏涟水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东魏改北东海郡置,治涟口(今江苏涟水县东)。辖境约当今江苏省涟水县北、东部至灌南、灌云境。属海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彭湖

    ①在今浙江衢州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衢州府西安县: 彭湖 “在府东十五里。广数十丈,延袤五里”。②即今台湾岛西澎湖列岛。南宋赵汝适 《诸番志》 卷上: “泉 (即泉州) 有海岛曰彭湖,隶晋江县。”

  • 木陵关

    一作穆陵关。在今河南新县南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黄水“东北流,木陵关水注之,水导源木陵山”。《梁书·夏侯夔传》:普通八年(527),夔奉敕“出义阳道,攻平静、穆陵、阴山三关”。《新唐书·地理地》 麻城县

  • 和宁城

    在今陕西黄陵县东南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 “登征虏,冯诩太守兰犊率众二万自频阳入于和宁,与苻纂首尾,将图长安。”

  • 古尔板图尔噶山

    又名鼎足山。在今内蒙古敖汉旗驻地新惠镇。清为昭乌达盟敖汉旗驻地。

  • 关东铁路

    即关内外铁路关外段。从今河北山海关至辽宁沈阳。亦称沈山铁路。

  • 南巫里

    即蓝无里国。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角亚齐河下游哥打拉夜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传七》: “南巫里,在西南海中。永乐三年遣使赍玺书、綵币抚谕其国。六年,郑和复往使。九年,其王遣使贡方物,与急兰丹、加异勒

  • 三桥

   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南隅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光启三年(887),“毕师铎攻广陵,(吕)用之帅其众千人力战于三桥北”。②即今陕西西安市西二十里三桥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兴元元年(784),车驾至长安,李晟“谒

  • 龙平寨

    在今广西平乐县东。明于此置巡司。

  • 肥阳城

    在今河南杞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开封府雍邱县: “肥阳城在县东北二十里。按 《城冢记》云: ‘禹治洪水时在肥泽之阳所筑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