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平州
北宋皇祐元年(1049)改波州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安平。元属太平路。明属太平府。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。1928年撤销,并入雷平县。
北宋皇祐元年(1049年)以波州改名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西南安平。后废。
北宋皇祐元年(1049)改波州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安平。元属太平路。明属太平府。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。1928年撤销,并入雷平县。
北宋皇祐元年(1049年)以波州改名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西南安平。后废。
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北八里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“当沱江北岸,为往永绥(今湖南花垣县)旧路,极为陡险”。
汉西域国名。都城在乌垒城(今新疆轮台县东北小野云沟附近)。后为西汉所灭。为西域都护府治。
①在今江苏丹阳市东二十七里。为南朝梁简文帝陵。《元和志》卷25润州丹阳县:“简文帝纲庄陵,在县东二十七里。”②唐敬宗李湛的陵墓。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三十里陵前乡柴家窑村东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20三原县:
元至正七年 (1347) 置,属耿冻路。治所在今云南景洪市东北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废入车里军民府。元至正七年(1347年)置,治今云南省景洪市西北景东。属车里府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废
在今新疆玛纳斯县西北。清光绪《呼图壁乡土志》:洛克伦河“又西北径公安堡南, 又西二百里入阿雅尔淖尔”。
一作察木多。即今西藏昌都县。清乾隆《西藏志·疆圉》 称: “工布江达、拉里、说板多、洛隆宗、昌都皆为要隘。1960年与拉多宗合并设昌都县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昌都镇。1960年与
①西汉置,属朔方郡,为东部都尉治。治所当即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南西土城子古城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南河上承西河,东径临戎县故城北,又东径临河县南,又东径广牧县故城北,径流二百许里,东会于河(北河
北周置,属武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莘县北十里。隋大业初省入莘县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五年 (622) 并入莘县。
在今辽宁抚顺县东北大伙房水库东南隅铁背山,为铁背山主峰。《明史·神宗纪》:万历四十七年(1619),杨镐以西路大军攻后金,“三月甲申,杜松遇大清兵于吉林崖,战死”。即此。又作吉林冈、极陵山、吉邻山。在
在今河南新县西南陈店乡北。1928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由湖北黄陂县木兰山转移到鄂豫边区,在新县柴山堡地区创建了鄂豫边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