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它山堰

它山堰

又称小江湖。在今浙江鄞县西南鄞江镇。建于唐太和七年(833),由当时水利家王元玮主持建造。此堰全长134.4米,宽4.8米, 高27米,堰坡左右有石级,堰体用巨大条石砌成。这一石坝水利工程的兴建,解决了二十余万亩农田的灌溉、宁波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, 以及宁波平原因鄞江海水倒灌而造成的洪水泛滥和咸潮浸蚀的灾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鄞县:小江湖“在府西南五十里它山下,即它山堰也。今曰南塘河。会稽、上虞以东,高山深谷,络绎环绕,层次引流, 皆汇于此。唐长庆中, 舒亶《引水记》云:它山者, 四明众山水所萃。一作雨,则涧壑交会为漫流;即岁旱,溪流亦未尝绝也。但岁久水堙,作引水法为之,即可复旧。太和中,王元玮为令,相地势,谓大江夹诸山直上接平水,而溪所从来者高,至它山,始两岐之,水稍散漫。江北惟此山四无附丽,故谓之它。它山麓皆石,趾插江底,可藉为堰。乃治堰跨两山麓,南北阔皆四十二丈,石级三十有六,冶铁灌之,渠与江截为二,堰高而甚中,涝则什七入江,什三入溪;旱则什七入溪,什三入江, 邑西七乡之田,俱恃以灌溉”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南它山旁、漳溪入鄞江处。唐太和七年(833年)鄮县令王元纬建,初溉田八百顷。今长134.4米,宽4.8米,高10米,引鄞江上游淡水入内渠南塘河,灌溉农田20万亩。规划周详,结构合理,精致牢固,工艺精湛,是中国现存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将乐馆

    北宋置,在今福建将乐县西南白莲乡。元至元初改为白莲站,明初改为白莲驿。北宋置,即今福建省将乐县西南白莲。元至元初改白莲站。

  • 太傅山

    又名书山、大章山。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书山“一名太傅山。以邑人卢光稠尝居山下,后赠太傅,故名”。

  • 那龙寨

    即今广西南宁市西北七十里那龙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雍正七年(1729)废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西北那龙镇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于此置巡检司。

  • 骆它守捉城

    唐置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后废。

  • 林西原

    在今越南北部永富省境 (今河内市西北)。《新唐书·南蛮传》: “安南桃林人者,居林西原,七绾洞首领李由独主之,岁岁戍边。” 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安南太原府: 林西原 “在峰州西”。

  • 石龙冈

    在今广东化州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67石龙县:石龙冈“在州西南三里。上有石,高六尺,周回六丈,左边有文似龙形,其江即鼎之见也”。石龙县以此名。

  • 羊径山

    ①在今山西武乡县东北,接左权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武乡县:“羊径山在县东百里,路若羊肠,为入太行之径。”②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羊径山“在翁源县(治今翁城镇)西北五十里。两崖对峙

  • 烛龙州

    ①唐贞观二十二年 (648) 析瀚海都督之掘罗勿部置,为回纥羁縻州,属灵州都督府。侨治温池县 (今宁夏盐池县西南惠安堡镇附近)。后废。②唐贞观二十二年 (648) 以俱罗勃部置,属燕然都护府。在今俄罗

  • 独峭山

    在今贵州岑巩县东北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思州府: 独峭山 “孑然孤峭,卓异群峰”。

  • 板闸镇

    在今江苏淮安市西北十一里板闸镇。明永乐十四年 (1416) 平江伯陈瑄建木闸于此。次年乃甃以石。乡人至今呼为板桥。清于此置板闸镇。有巡司驻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