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津市

天津市

1928年于天津县城区置天津特别市,1930年6月改为天津市,隶属行政院。同年10月,改为省辖市,为河北省治。1935年复升为院辖市。1937年日军占领后,改特别市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仍为院辖市,1949年1月解放后隶属华北人民政府。同年10月,改为中央直辖市。1958年改为河北省辖市。1967年复为中央直辖市。


简称津,别称津沽、津门。中央直辖市。在中国北部偏东,东濒渤海湾。面积1.13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6820平方千米)。人口932.2万(市辖区763.6万)。辖和平、河东、河西、河北、南开、红桥、津南、塘沽、汉沽、东丽、西青、北辰、大港、武清、宝坻15区和静海、蓟县、宁河3县。市人民政府驻和平区大沽北路。古冀州地。秦于北部设无终县(治今蓟县),为右北平郡治。西汉设雍奴、泉州二县,属渔阳郡,无终县属右北平郡。三国魏因汉置。西晋改右北平郡为北平郡,雍奴、泉州二县改隶燕国。北魏渔阳郡移治雍奴,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省泉州入雍奴。隋大业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县,为渔阳郡治;雍奴属涿郡。唐渔阳为蓟州治,雍奴属幽州;天宝元年(742年)改雍奴为武清县。五代蓟、幽二州地入契丹。金大定十二年(1172年)析香河县置宝坻县。明昌四年(1193年)以富子口置靖海县(今静海县),贞祐二年(1214年)建直沽寨。元大都路领宝坻县,漷州领武清县,蓟州治渔阳县,清州领靖海县;延祐三年(1316年)改直沽寨为海津镇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靖海为静海,顺天府通州领武清、宝坻二县;河间府领静海县,渔阳县省入蓟州。永乐三年(1405年)建天津卫及天津左卫,四年置天津右卫。天津之名始此。据《天津卫志·序》称:“明永乐(朱棣)渡此,因赐嘉名。”建国后在天津南门外发现明嘉靖《重修天津三官庙记》石碑载,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成祖朱棣南下争夺王位,“圣驾尝由此济渡沧州,因赐名曰天津”。天津即取“天子津渡”之意。弘治三年(1490年)设天津道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改天津卫为直隶州,九年升州为府;并设天津县,为府治。清末直隶总督移驻天津。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西方列强入侵,天津被迫开辟九国租界,为中国设立租界最多的城市。1913年为直隶省海津道天津县。1928年设天津特别市,1930年改天津市。1949年1月15日解放,建国后为中央直辖市。1953年天津县并入天津市。1958年2月改为河北省辖市,同年4月河北省会由保定迁此。1967年复为中央直辖市(河北省会迁保定,1968年迁石家庄)。1973年河北省蓟、宝坻、武清、静海、宁河五县划归天津市。1979年设立大港区。1992年东郊区改名东丽区,南郊区改名津南区,西郊区改名西青区,北郊区改名北辰区。至2004年行政区划始成今状。地处海河平原,北部为燕山山地,海河及支流南运河、北运河、子牙河、大清河、永定河等交汇境内。属南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,年平均气温11~12℃,年平均降水量590~690毫米。市郊农业发达,主产小麦、稻、玉米等,其中“小站稻”驰名。北部山区、西部平原地区产梨、山楂、核桃、板栗、柿子等。以盘山大盖柿最为有名,宝坻红皮大蒜远销国内外。沿海盛产鱼、盐,为“长芦盐”的重要产区。燕山山地有锰、钨、石灰石、花岗石、大理石等矿。海河平原和渤海大陆架富石油、天然气资源。旧时经济以消费性商业为主,工业仅有纺织、食品等部门。1949年后,钢铁、电子、机械、纺织、石油、化学(尤以海洋化工著称)、造船、仪表等工业迅速发展,已成为我国主要工业基地之一。建有天津新港、大港油田、引滦入津工程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天津港保税区等。天津是中国重要交通枢纽,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交通咽喉。京哈、京沪铁路在市区交会,大秦、京秦铁路在蓟县过境。京津塘高速公路和101、 103、 104、 105、 205、 112等国道经此。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为中国大型机场之一,天津新港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港。有南开大学、天津大学、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百余所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盘山、黄崖关城、独乐寺、围坊遗址、秦城遗址、邦均汉墓群等。有李大钊、于方舟、周恩来、邓颖超、刘少奇、彭真等革命者在津活动的纪念地和居所。亦有清末代皇帝溥仪和民国初期政界要员袁世凯、黎元洪、徐世昌、冯国璋、曹锟等居所及梁启超、吉鸿昌、李叔同、霍元甲等名人故居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唐三营

    即今河北隆化县北七十五里唐三营镇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三》: 唐三营 “在府北一百九十里。有守备驻防,围场总管驻此”。清宣统二年于此置隆化县。1915年隆化县移治黄姑屯。

  • 定海中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浙江都司。治所在今浙江定海县。

  • ①西周时蒲国。春秋时灭于晋,为邑。在今山西隰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 庄公二十八年 (前666),晋伐骊戎,骊姬使言于晋献公曰: “曲沃,君之宗也;蒲与二屈,君之疆也,不可以无主……若使大子主曲沃,而重耳、

  • 邓县

    ①秦置,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北邓城。汉为南阳郡都尉治。西晋属义阳郡。南朝宋属京兆郡。南齐为京兆郡治。北周废。②1913年改邓州置,属河南汝阳道。治所即今河南邓州市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88年改为

  • 龙仙墟

    即今广东翁源县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20翁源县:龙仙铺在“城东北一百里。……往来大道,有龙仙墟”。

  • 麻川

    青弋江上源之一。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东二十里。源出黄山东麓,北至麻口与舒溪合流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太平县: “南有麻川,与舒溪合流入泾县,为赏溪。” 现为太平湖东口巨流。

  • 北塘

    即今天津市塘沽区东北北塘镇。明、清均在此设防,并设有炮台。1860年“北塘之战”发生于此。北宁铁路有塘沽支线通此。区片名。在天津市塘沽区东北部,东濒渤海湾。始建于明初,传以陈姓来此定居,称陈家堡;后以

  • 石马山

    ①在今浙江龙泉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:石马山“在县北五十里。峰峦秀耸,为群山冠。旁有洞穴,凡数十处”。②在今广东龙门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一》:石马山“在龙门县北八十里。县境诸山,此为最高。

  • 春秋晋邢侯邑。在今河南温县附近。《左传》:襄公二十六年 (前547),楚 “雍子奔晋,晋人与之鄐,以为谋主”。又昭公十四年 (前528),“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,久而无战”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邢侯邑。在今河

  • 泺水

    源出今山东济南市西南趵突泉,北流至泺口入古济水 (此段古济水即今黄河)。《春秋》: 桓公十八年 (前694),“公会齐侯于泺”。南宋初,伪齐刘豫堰泺水东流为小清河上源,后人因通称泺水为小清河。(泺l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