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城子崖遗址

城子崖遗址

在今山东章丘市西龙山镇东北。1928年春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,1930—1931年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,出土陶器、石器、骨器等大批文物,确认是一处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,考古学界已将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 “龙山文化”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东北。1928年春发现,1930—1931年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。面积 1.56 万平方米,出土陶器、石器、骨器等大批文物。城子崖系一隆起高地,遗址面积近20万平方米,文化堆积层厚约3米,内涵丰富,延续时间较长,包括龙山、周至汉等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。是黄河下游地区直接承袭大汶口文化发展起来的古文化之一支,以素面磨光黑陶为主,盛行三足器、圈足器,胎薄如蛋壳的陶杯、鸟首形足的陶鼎及粗颈鬶等为其主要代表性器物,并已有冶铜技术。考古学界已将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“龙山文化”。1989—1990年又对该遗址进行勘探和试掘,发现了三个不同时期的城址,分属龙山文化时期、岳石文化时期(即夏代)和周代。龙山文化城址平面近方形,面积约20万平方米,是全国已发现的同期城址中最大的一个。夏代城址的发现,填补了国内早期城市发展关键时期的空白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江宁布政使司

    清制每省设一布政使司,掌管全省财赋和属官。唯江苏省自乾隆二十五年(1760)后分设江宁、江苏二布政使司,江宁布政使司驻江宁府(治今南京市),辖江宁、淮安、扬州、徐州四府及海、通二直隶州。清制每省设一布

  • 大竹卡

    在今西藏日喀则市东北。是日喀则经麻江去拉萨渡雅鲁藏布江的渡口,也是西藏著名渡口之一。藏语“大”即大氏家族之意,“竹卡”意为渡口。东至仁布,西至日喀则,北至乌郁都有道路相通,为后藏交通要津。

  • 宜路山

    在今广东新兴县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新兴县: 宜路山 “高七十余仞,周四十余里。平冈坡陀,路经其上。其相近有小温峰,高三百余仞,周三十余里,峥嵘接天,下有小温村”。

  • 乌龙砦

    北宋元符二年(1099)置,属晋宁军。即今陕西佳县西南乌龙铺。金属葭州。后废。

  • 后湾市

    又名芦潭市。即今江西永修县东北芦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南康府建昌县:芦潭镇“有巡司,明初吴元年建”。

  • 航慈溪

    东阳江支流。在今浙江义乌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金华府: 航慈溪 “在府东四十里,其上源即义乌县界小双溪也,西南流,入于东溪”。

  • 天兴县

    ①唐至德二年(757)分凤翔县置,与凤翔县同为凤翔府治。治所即今陕西凤翔县。金大定十九年(1179)改名凤翔县。②清康熙元年(1662)郑成功置,属承天府。治所在新港(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新市乡)。康熙三

  • 江阴军

    五代南唐升元中置,治所在江阴县(今江苏江阴市)。北宋熙宁四年(1071)军废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)复置,绍兴二十七年(1157)废,三十一年(1161)复置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升为江阴路。五

  • 乔司镇

    即今浙江余杭市南乔司镇。原名汤村镇。清初迁盐课司于此。镇西北有戊寅公墓,俗名千人坑,为1938年日本侵略军屠杀乔司平民之罪证。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东南部、钱塘江北岸。面积30.1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

  • 程水江

    在今湖南资兴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兴宁县: 程水江 “有四源合流于此,地名潭州江口。亦西流会于郴江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