垂虹亭
在今江苏吴江市东长桥上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平江府: 垂虹亭 “在吴县利往桥。东西千余尺,用木万计。前临具区,横绝松陵,湖光海气,荡漾一色,乃三吴之绝景。桥有亭,曰垂虹。苏子美有诗甚豪”。
在今江苏吴江市东长桥上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平江府: 垂虹亭 “在吴县利往桥。东西千余尺,用木万计。前临具区,横绝松陵,湖光海气,荡漾一色,乃三吴之绝景。桥有亭,曰垂虹。苏子美有诗甚豪”。
秦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湘潭县西南花石镇。西汉属长沙国。东汉为湘南侯国,属长沙郡。三国吴仍为湘南县,为衡阳郡治。南朝宋属衡阳郡。南齐废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湖南省湘潭县西涟水北岸。南朝齐废入湘西县。
金承安三年 (1198) 升宝坻县置,属大兴府。治所即今天津市宝坻县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宝坻县、武宁县及河北香河县地。寻废。金承安三年(1198年)升宝坻县置,治今天津市宝坻区。寻复降为宝坻县。
在今湖北武昌县西金口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江夏县: 涂口市在 “府南六十里,即汝南故县治也。隋开皇中自涂口移治于焦度楼下,改置江夏县。市西南为金口镇”。
在今云南建水县南,红河北岸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设掌寨。
①在我国西北部地。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:“九州之外,乃有八殥,亦方千里。……西北方曰大夏,曰海泽。”《吕氏春秋·适威》:“北至大夏,南至北户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 载琅邪刻石云:“六合之内,皇帝之土。
北宋置,属宜兴县。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南六十里张渚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宜兴县:张渚镇“元设茶园提领所二处,以掌茶税。明初改设批验茶引所于此。寻废”。明置张渚巡司。在江苏省宜兴市西南部、鲸溪河两岸。
即吾儿峪。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北太行山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天福元年(936),赵德钧“乃自吴儿谷趣潞州”。胡三省注:“吴儿谷在潞州黎城东北、涉县西南。”在今山西省黎城县东北太行山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
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西。《清一统志·南康府一》:三峡涧“受大小支流九十九派,水行石间,声如雷霆,拟于三峡之险。涧中有潭曰玉渊,众流奔注,中流有白石如羊,其南为三峡桥”。
即今云南石屏县西河底河。《清一统志·临安府》:矣落河“在石屏州西八十里。自元江州流入境,又东入亏容甸司界。即元江下流也。一作落矣江”。
1929年析沙湾县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。1944年改置和丰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