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江州陈蒙烂土长官司
明洪武十六年(1383)置,属都匀卫。治所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南烂土乡。弘治七年(1494)属独山州。清改为烂土长官司。
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置,治今贵州省独山县东。属都匀卫。永乐十七年(1419年)直属贵州布政司。寻还属卫。弘治七年(1494年)属独山州。清改为烂土长官司。
明洪武十六年(1383)置,属都匀卫。治所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南烂土乡。弘治七年(1494)属独山州。清改为烂土长官司。
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置,治今贵州省独山县东。属都匀卫。永乐十七年(1419年)直属贵州布政司。寻还属卫。弘治七年(1494年)属独山州。清改为烂土长官司。
在今贵州大方县东南。清康熙三年(1664) 总兵李世耀等自乌蒙进兵,水西土酋安坤率众来拒,清兵破之于此。在今贵州省大方县东。清康熙三年(1664年)清兵破水西安坤于此。
明洪武初置,属河南都司。在今安徽阜阳市内。清废。明洪武初置,治今安徽省阜阳市。属河南都司。后废。
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兴国路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永兴县(今湖北阳兴县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黄石、大冶、阳新、通山等市县地。洪武九年(1376)降为兴国州。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朱元璋改
即边坝宗。在今西藏边坝县南边坝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5:“达尔宗城、索克宗城俱在巴塘城西北一千二百二十里。”
即东阳河。在今河北抚宁县西。清光绪《抚宁县志》卷1:阳河一名洋河,“又有水自营北之峪门口来者,西流径三水头庄北绕流而南,此里人所称东洋河之水道也”。
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)于溢浦适侣赕甸置,属仁德府。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五里雨布村。明初废。古县名。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年)置,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雨布村。为仁德府治。
①又名城口河、大竹河、九江、北江,为汉江支流。在今四川城口、万源和陕西紫阳等县市境。《清一统志·太平厅》:北江“在厅东北一百里。自篁墩山发源,西北流经城口山大竹渡,转北入陕西紫阳县界为任河,入汉江”。
亦作漯沃县。西汉置,属千乘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滨州市西北滨城西。东汉省。三国魏复置,属乐陵国。北魏属乐陵郡。北齐省。
即今贵州剑河县东南清水江南岸南嘉镇。清爱必达 《黔南识略》 卷13清江通判: “乌孟河源于古州之高阳寨,至鲁里入厅境,至南嘉堡会展牙溪水,流至南孟寨入清水江。”
明置,在今广西钦州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天板关“在钦州西六十余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