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史可法祠墓

史可法祠墓

在今江苏扬州市广储门外梅花岭扬州博物馆内。史可法(1601—1645)字宪之,号道邻。河南祥符(今开封)人。明末抗清名将,守卫扬州时殉难。养子史德威曾与史可法一道抗击清兵,因未找到史可法的遗体,便把其父穿戴过的衣冠葬此。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)扬州人士在梅岭衣冠冢侧建祠祀奉。祠和墓相连,通称史公祠。飨堂前悬楠木匾额“史可法纪念馆”。飨堂后为衣冠墓,墓前有砖牌坊一座,上嵌“史忠正公墓”石额。墓碑上刻“明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之墓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留坝县

    1913年改留坝厅置,属汉中道。治所即今陕西留坝县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在陕西省西南部、秦岭南麓。属汉中市。面积 1970 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辖5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原名刘坝,相传汉

  • 小亚齐国

    一译孙支。故地可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岸的新支尔一带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有专条记述。

  • 婼羌国

   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。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南。

  • 小蒸镇

    又名贞溪。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三十六里小蒸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:小蒸镇“三面傍泖,稍北曰大蒸。《志》云:镇西四里有古濮阳王大小二墓,蒸土筑之,因名。……旧置税局于此,寻废”。明洪武七年(

  • 哈喇乌苏

    即今西藏那曲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载: “卫地东北与青海诸部接界处。哈剌乌苏,设一堪布剌嘛; 木鲁乌苏设一蒙古寨桑,以供应往来使者马匹、响导及文移邮递之处。” 蒙古语 “哈喇” 意为黑,“乌苏” 意为

  • 沃野镇

    北魏北境六镇之一。治所初在汉沃野县故城(今内蒙古磴口县东北河拐子古城,一说在今五原县东北乌加河北)。太和十年(486)迁治汉朔方县故城(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黄河南什拉召附近)。正始后又迁黄河北,今内蒙古乌

  • 罗泉井

    即今四川资中县西一百二十里罗泉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85陵井监: “罗泉井旧废,至国朝乾德三年重开,月收盐三十五斤。” 明置盐课司,清置州判,民国初置县佐。民国 《资中县续修资州志》 卷2: 罗泉镇 “两

  • 武鸣府

    1912年改思恩府置,治所在武鸣县 (今广西武鸣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武鸣、马山、都安瑶族自治县及平果县东北部地。1913年废。1912年改思恩府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。辖境约相当今广西百色、巴马

  • 东桑

   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东礵岛。明郑和下西洋经此。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东礵岛。郑和下西洋经此。

  • 平溪等处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都云军民府。治所即今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。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改置平溪卫。元至元二十七年(1290年)置,治今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。属思州安抚司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改为平溪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