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侯河
亦作安侯河。即今蒙古国境内之鄂尔浑河。《后汉书·鲁恭传》:永元元年(89),议遣窦宪、耿秉等击匈奴,恭上疏谏曰:“今匈奴为鲜卑所杀,远臧于史侯河西,去塞数千里。”
亦作安侯河。即今蒙古国境内之鄂尔浑河。《后汉书·鲁恭传》:永元元年(89),议遣窦宪、耿秉等击匈奴,恭上疏谏曰:“今匈奴为鲜卑所杀,远臧于史侯河西,去塞数千里。”
北宋置,属永平县。即今河北永年县。宋范成大 《临洺镇》 诗自注: “去洺州三十里,洺酒最佳。”
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。其地发现商代后期都城遗址,即著名的殷墟。
即九州。《诗经·商颂·长发》:“帝命式于九围。”孔颖达疏:“九围者,盖以九分天下各为九处规围然。”元稹《月》诗:“迢递同千里,孤高净九围。”即九州。《诗经·商颂·长发》:“帝命式于九围。”毛传:“九围
即今河南夏邑县西北四十里刘堤圈村。民国《夏邑县志》卷9《兵事》:咸丰三年(1853)八月,捻军自归德府境入夏邑县,清兵“追至刘堤圈”。
在今云南澄江县东阙摩山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华藏寺“创自齐、梁时,林壑幽秀,有翠壁、丹崖、清泉、古树之胜”。又称华严寺,俗称支提寺。在福建省宁德市支提山双髻峰下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年)由吴越王钱俶
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确山县: 其河 “源出横山,东流入真阳县 (今正阳县) 境,合塘下沟河而入于汝”。
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肃宁县:中堡河在“县东北三十里。《志》云:保定府蠡县以东、高阳县以南之水,溢入于县境,播为洋东五十二淀,俱注于中堡河,流经雄县界,会于瓦济河。其洋东五十二淀,俱在
亦作克尔素河。即今吉林、辽宁二省间之东辽河。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27: 克尔素河“ (吉林) 城西四百余里。源出库勒讷窝集,北流出边,即辽河上流也。其东北支流曰穆当阿克尔素河”。
北周明帝改涌泉县置,为涌泉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附近。隋开皇三年 (583)改为通泉县。古县名。北周明帝时改涌泉县置,治今四川省射洪县东南。属涌泉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改通泉县。
即今四川广元市西北之广坪河、羊模河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“汉水又西,径石亭戍,广平水西出百顷川,东南流注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