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卢龙县

卢龙县
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新昌县置,属平州。治所即今河北卢龙县。大业初为北平郡治。隋末改为肥如县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复名卢龙县,为平州治。元为永平路治。明为永平府治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在河北省东北部。属秦皇岛市。面积961平方千米。人口41.7万。辖6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卢龙镇。西汉置肥如县,治今县北,属辽西郡。北魏析置新昌县,治今县,为北平郡治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肥如县省入新昌县;十八年(598年)新昌县改名卢龙县。因县城西傍古漆水(今青龙河)得名。《卢龙县志》载:卢者黑也,龙者水也,北人谓黑水为卢龙。唐为平州治。北宋改卢龙县为卢城县,金复名卢龙县。蒙古为兴平府治。元先为平滦路治,后为永平路治,明、清为永平府治。1913年裁府,为卢龙县。1914年属直隶省津海道,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7年属晋察冀边区。1948年划归河北省唐山专区。1958年并入昌黎、迁安二县。1961年复置,属唐山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83年划归秦皇岛市。地处燕山南麓低山丘陵区,有滦河、青龙河、西洋河等流经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甘薯、玉米、高粱、小麦、稻等。为省商品粮、牛、猪生产基地县。以加工淀粉制品著名,有“粉乡”之誉。盛产苹果、核桃、葡萄。有水泥、化工、食品等工业。京哈、京秦铁路及京哈高速公路、102国道、昌卢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长城、石经幢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鹿书院

    又称白鹿洞。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庐山五老峰下山谷中。唐代江州刺史李渤曾隐居读书于此。南唐升元年间(937—942)建“庐山国学”,宋初扩建为“白鹿书院”,与睢阳、石鼓、岳麓书院齐名。后遭兵火。南宋淳熙六

  • 富贵城

    唐肃宗时回纥可汗建,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色楞格河与额金河会合点北之巴彦泉。突厥文回纥磨延啜可汗碑载: “鸡年 (757),……我让粟特人和唐人在色楞格河建造富贵城。” 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回鹘衙帐 “北

  • 俺哥川

    在今甘肃临夏县东北黄河南。《清一统志·兰州府一》: 俺哥川 “在河州北五十里黄河南,土脉膏腴,五谷茂盛”。

  • 萨里川

    地区名。金代蒙古部居地,元太祖初兴的重要营盘。在今蒙古国克鲁伦河上游之西、肯特山之南。《元史· 太祖纪》: 太祖 “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”。同书四见此名,皆误作 “萨里河”。按 《元朝秘史》 作撒阿

  • 桑根山

    在今安徽全椒县西北四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28滁州: “梁大同二年割北徐州之新昌、南豫州之南谯、豫州之北谯凡三郡立为南谯州。居桑根山之西。今州西南八十里全椒县界,南谯故城是也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42

  • 克默而河卫

    又作克默尔(儿)河卫。明永乐六年(1408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奇集湖东南、斯特里卡湾以南的克默尔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六年(1408年)置,治所今址不详,辖区约

  • 宋崇水

    即今广东高要市东宋隆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高要县:宋崇水在“府东南九十里。西北流,至府南(东)二十五里宋崇渡口入大江。有鸬鹚峡水注焉,本名宋隆,以故郡为名。唐讳隆曰崇。《志》云:鸬鹚峡水源出高

  • 布特哈左旗

    1932年日伪分雅鲁县置,属伪兴安东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扎兰屯市。旋废。

  • 开江

    ①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北贺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开建县:开江,“其上源即贺江也。自贺县南流二百里,经县境,合群川而南注,流百里入封川县界为封江。嘉靖十四年大水,县城为圯。隆庆五年,开江涨溢,复圯城西。盖

  • 佛手崖

    一名仙人洞。在今江西庐山牯岭西北。清宣统补刊《庐山志》:庐山“升仙台东北数百武为佛手崖”,并引桑乔《庐山疏》:“崖石参差如人手,故名佛手。高深可三数丈。苍崖翠壁,嶻嵲数十百寻,下临无地,一径萦纡,广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