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边墟
即今广东三水市北南边镇。清光绪 《广州府志》 卷69墟市: 三水县有 “南边墟”。
即今广东三水市北南边镇。清光绪 《广州府志》 卷69墟市: 三水县有 “南边墟”。
明代西藏地区名。《明史·西域三·护教王》 载: 护教王为馆觉僧。永乐五年 (1407) 受封,赐金印、诰命,准世袭。为明代乌思藏五王之一。其辖地在今西藏昌都东部各县,治所在贡觉县境。即今西藏自治区贡觉
龟、蒙二山的合称。在今山东新泰市南和蒙阴县西南一带。自西北而东南,长约八十余里。其西北一段名龟山,东南名蒙山。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:“奄有龟、蒙。”即此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”,《尚书
在今辽宁凤城市北。 为叆河支流。 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 草河 “在岫岩厅所辖凤凰城北三十里。 源出桃树峪, 东南流入叆河”。
在今湖北武汉市蛇山南麓。陈友谅(1320—1363),湖北沔阳(今仙桃市)人。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。至正二十年(1360)在江州(今江西九江市)称帝,国号汉。次年迁都武昌。至正二十三年(1363)与朱元
在今浙江湖州市东二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25:“吴兴塘,太守沈攸之所建,灌田二千余顷。”在今浙江省湖州市东。原名获塘,晋吴兴太守殷康所开,溉田千余顷。后太守沈嘉重修,更名吴兴塘,可溉田二千余顷。
1941年并永从、下江二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在丙妹镇(今贵州从江县)。在贵州省东南部、都柳江中游,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3244平方千米。人口31万。辖7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
即黑龙江副都统。治所在瑷珲城 (今俄罗斯布拉戈维申克东南黑龙江东岸,后迁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南爱辉镇)。
本名姜家疃。即今山东莱阳市南姜疃镇。民国 《莱阳县志》 乡镇图: 县南有姜疃镇。
在今湖南桂阳县南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1桂阳军:龙渡山“又名神渡山。在军南三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桂阳州:龙渡山“州之望山也。下有源泉,溉田甚溥”。
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置,属五开卫。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西南隆里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