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诏

南诏

原名蒙舍诏,为唐代洱海地区六诏之一,治图城 (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三十四里)。《旧唐书·南诏传》: “蛮谓王为诏。” 唐樊绰《蛮书》 卷3: “蒙舍,一诏也。居蒙舍川,在诸部落之南,故称南诏也。姓蒙。” 开元中,皮罗阁统一六诏,迁治太和城 (今云南大理市北十里太和村)。开元二十六年 (738) 受唐朝封为云南王。后以阳苴咩城 (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) 为西京,以拓东城 (今云南昆明市) 为东京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全省、四川大渡河以南,贵州西部以及缅甸、泰国、老挝、越南的部分地区。贞元十一年 (795)唐置云南安抚司。天复二年 (902) 为贵族郑买嗣所灭。


唐代以乌蛮为主体,包括白蛮等族建立的政权。唐初为蒙舍诏,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,细奴罗建大蒙政权,以巍山(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)为首府。开元年间,其王皮罗阁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六诏,迁治太和城(今云南大理市北太和村)。因蒙舍诏在其他五诏之南,故称为南诏。全盛时辖有今云南省全部、四川省南部、贵州省西部等地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,中心地区农业、手工业(包括冶铁技术)发达,使用奴隶劳动。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技术。部分采用唐朝政治制度,曾多次派遣贵族子弟赴成都、长安(今陕西西安市)学习,统治集团通用汉文。佛教流行。历传十三王,十王受唐册封。唐天复二年(902年)为贵族郑买嗣所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积石镇

    在今青海兴海县一带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大业五年 (609),“命刘权镇河源郡积石镇,大开屯田,捍御吐谷浑,以通西域之路”。即此。(1)古镇名。在今青海省兴海县一带。隋大业五年(609年),刘权镇守河源

  • 南甸路

    元至元二十六年 (1289) 置南甸路军民总管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南宋 (今云南梁河县东北二十里曩宋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梁河县地。明初废。见“南甸府”。

  • 四通市

    北魏洛阳市场。在洛阳城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南洛水之南。杨街之《洛阳伽蓝记》卷3载:“别立市于洛水南,号曰四通市, 民间谓永桥市。伊洛之鱼,多于此卖,士庶须脍, 皆诣取之。鱼味甚美,京师语曰:

  • 尼壤城

    在今新疆民丰县北沙碛中。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卷12:“媲摩川东入沙碛,行二百余里,至尼壤城,周三四里,在大泽中。……唯趣城路,仅得通行,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。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。”在今新疆维吾

  • 五华县

    1914年改长乐县置,属广东潮循道。治所在今广东五华县西北华城镇。以县北五华山为名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52年迁治水寨镇(今五华县)。在广东省东部、梅州市西南,梅江上游。属梅州市。面积 3220

  • 越析州

    隋开皇五年 (585) 置,治所即今云南宾川县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宾川县地。天宝后废。隋开皇初置,治今云南省宾川县北。南诏时废。

  • 益浆水

    即今江西上犹县南上犹江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南康县: 益浆水 “源出聂都山,在县西五百九十一里,东流入贡水,合西符水,至南野口合良热水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 上犹江 “旧名益浆水。源出湖南桂阳

  • 南卡江

    在今云南西南部。为萨尔温江支流。中缅界江。上源为南康河和南锡河,分别源于中、缅境内,在西盟佤族自治县汇合后称南卡江,自北向南流至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南端的双相乡,汇合南马河后西南流入缅甸。光绪

  • 烂桥关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建,在今贵州施秉县西南镇阳江西岸长坡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镇远府镇远县: 烂桥关 “万历中,播酋杨应龙作乱,焚东坡、烂桥,楚黔路梗。即此”。在今贵州省镇远县西南镇阳江

  • 梁县

    ①秦置,属三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汝水南岸石台村。西汉属河南郡。北魏孝昌三年 (527) 属汝北郡。北齐属汝阴郡。隋属襄城郡。唐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②唐贞观元年 (627) 改承休县置